•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新闻

    创新多元方式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双11”过后,快递配送最大的压力都集中在投递末端,全行业正在积极探寻多元方式解决。城市社区的“最后一百米”、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到快递进校园工程,以住宅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和公共服务站投递等模式互为补充的末端投递服务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不仅减轻了快递配送的压力,还和电商发展互促互进,提升了消费体验。

    社区配送打造智能服务平台

    出门三五百米,就有一家社区便民快递服务平台,融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快递服务和电商平台于一体,这样的服务你体验过吗?在重庆,就有这样一家智能社区配送服务平台。

    这一社区服务平台由企业与菜鸟驿站合作搭建。近3年来,合作店铺在重庆已经扩展到900个,平均一家门店能服务3000人左右,其中有200家门店为老人、孕妇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日常保证一定的快件量,平台才能得以经营下去。平台通过与圆通、申通、中通等7家快递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资源整合率超过60%。目前,平台日均派件量约35万单,寄件6万多单,平均每家门店收发快递约400件。今年“双11”期间,快递峰值达120万单。

    在快递服务融入社区的基础上,平台打造当地特色产品精准营销平台,融快递和电商业务于一体。今年5月,平台推出电商项目“一站生活”,支持配送服务站开展农特产品销售业务。截至10月,带动卖出苹果8000斤、牛奶500件、大米5000斤、面条10000斤、花生6000斤、枣子2000斤。

    突破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农村电商发展得好不好,快递物流配送是关键。

    在重庆涪陵电商园,每天有12条物流专线,12辆物流车往返于城市和乡间,成功推动了涪陵榨菜、土鸡蛋、手工红苕粉、油醪糟、竹笋等200余种农特产品进城。通过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涪陵农特产品打开市场、行销全国。

    重庆市忠县是三峡库区重点移民搬迁县,也是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在当地邮政管理部门和商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忠县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对农村下行快件按0.2元每件的标准进行补助,并对物流体系建设资金给予50%的补贴。

    目前,以县级快递物流配合中心为核心,乡镇快递服务站为基础,村服务点为支撑的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双向物流“当日配送、当日到达”,突破了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

    在此基础上,忠县的电商让利于农户,将上行农产品寄递价格从每5公斤20元左右降低至成本价4元。通过这一举措,当地农村电商销售量和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均同比增长60%左右。今年夏橙发货高峰期,日均发货约10万件,豆腐乳、竹笋、蜂蜜等其他农特加工产品发货近3万件。

    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快递进校园模式

    学生凭学校一卡通或身份证刷卡自助取件,从进来到取完包裹,快的大概1分钟,慢的不会超过3分钟。时值购物旺季,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设立的校快递服务中心,服务人员全部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快递派送井然有序,丝毫感受不到忙乱的氛围。

    “这是目前全国第一支完全由勤工助学学生自我管理和经营的快递服务团队。”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季菁介绍,校快递服务中心是学校为勤工助学实体基地第一个落地项目,建立了由学校自建自营、菜鸟网络和校方共同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模式。

    为更好地服务全校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更及时便捷的校园生活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和实习实践的机会,学校于2017年开始规范校内快递市场、综合治理违规摊点、整合服务资源。目前整合了14家快递公司,成为西南地区整合度第一的校园菜鸟驿站。

    在校快递服务中心,快递包裹按照编码顺序摆放,可以对应数字迅速找到包裹,效率很高。取件区域可以容纳50人同时取件,自助取走1000件包裹,大约需要半小时。相比传统取件至少要两小时,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菜鸟网络西南地区负责人介绍,菜鸟网络为学校提供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团队培训指导。通过菜鸟网络的云监控,所有的快递数据实时传递到邮政管理系统,保证开箱验货、实名寄件等安全前提。目前中心的场地有105组货架,最大存储量达1万件。

    学校资困助学中心副主任向梦说,校快递服务中心吸纳了176名勤工助学学生,其中40%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这里的岗位设有总负责人、总经理、店长,全部由学生担任,不仅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报酬,还在走入社会之前接受了切实的职业教育,也让资困助学工作实现了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变。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