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致永不落幕的智慧交通

    (人民交通杂志讯) 时光若白驹过隙,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如今,已经不再是一封信都要几经辗转才可以寄到的时代,那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而我们的现在,也终将变为历史。那么,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子呢?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交通强国,力求改善现在的交通状况。那么,人类能不能发展更快、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智慧交通?

    前不久去看了《怀念萧珊》的话剧,巴金先生与太太萧珊女士在动乱的时代以信传情,说的是家庭琐事,思念之情。看完之后我感触颇深,现在的人们,好像都已经很久不写信。

    细想,为什么“信”这个曾经的主流通讯工具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呢?

    答案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手机可以让你立刻见到你想见的脸庞,高铁、飞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目的地……那为什么还要绕一个圈子去选择麻烦的方式呢?

    时光若白驹过隙,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如今,已经不再是一封信都要几经辗转才可以寄到的时代,那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而我们的现在,也终将变为历史。那么,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子呢?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交通强国,力求改善现在的交通状况。那么,人类能不能发展更快、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智慧交通?

    观国内大局,智慧交通势在必行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这一年,对内,在正确的政策带领下,数据之中,可以看到成绩斐然;对外,在“一带一路”框架指引下,展现与世界分享机遇的大国气度。在拥抱世界中不失自信,在挑战中不懈努力,在发展中不断成熟,中国交通不断书写崭新篇章。在世界格局下,新时代的中国交通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导下以飞快的速度向着光明前进。此刻,正值交通新发展时机,也是智慧交通发展的新机遇。

    为什么要发展智慧交通?简单说,趋利避害,人之本能,有更好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在此大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人类社会由“体力时代”向“物力时代”、再向“智力时代”进化发展,是文明不断升级的大趋势。在人们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生产工具也逐渐从农业机具向工业设备、信息化设备、智能设备发展,因此,智慧交通成为交通发展的必然方向。

    2019,回顾过去,我们成绩斐然;2020,展望未来,我们机遇在握,重任在肩。人们对于未来交通的设想从未停止过,当然,也折射出对交通现状的无奈。面对现在的问题,既要“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也要“善治未病”做到“固本强元”。基于此,“智慧交通”势在必行。

    看智慧交通,发展趋势下的关键

    从最早提出智慧交通解决交通问题,到智慧交通缓解交通问题,到现在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相关资料甚多,他的核心作用在哪里?笼统地讲,智慧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1)为城市安全及交通管理服务。比如交通监控、电子警察、卡口、交通信号控制、智慧公共交通等。以交通监控为例: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观察各节点的交通情况,在常态下,减少了交警巡逻出勤的辛劳,降低管理成本,异常情况下,可以在接警后第一时间调取现场事件图像,为应急处置做充分的准备。

    (2)为出行者服务,比如交通信息采集和诱导,智慧公共交通、停车诱导等。以智慧公共交通为例,即公共交通的智慧化,包括公交车GPS定位实时掌握公交车辆在途信息,公交优化调度,合理配车,网络及其他智慧终端的公交换乘查询等信息服务。

    (3)缓解交通敏感点的拥堵问题。比如ETC,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改善收费口拥堵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效益日益凸显。

    (4)为规划、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如交通数据采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等。以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为例,它属于城市信息的一个分支,主要汇聚交通类的各种信息,汇聚后进行处理,应用。因此,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城市中的作用,体现在为城市发展,为管理提供智囊,用数据说话,才最有力。

    拿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为例,朋友出差去了省会城市,到收费站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车却一点没有向前移动,反而后面的车越来越多,人们的焦虑感也逐渐上升,旁边的几辆车甚至还出现了追尾,这就是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而如今的新兴技术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这种情况,这就是科技在生活中为人们带来的切实感受。

    对于人们来说,高谈阔论固然重要,但对生活切实有利的事情,最应是细水长流。

    品发展趋势,四大主题环环相扣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智慧交通发展 行动计划(2017-2020)》等文件精神,积极推动交通科技产业发展,我社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指导下,于1月11日主办了以“共享·一体化·人本·绿色”为主题的“中国交通科技发展峰会”,会上,领导和嘉宾的致辞和主旨演讲中多次提及智慧交通,那么智慧交通与这个主题又有怎样的直接关系呢?

    首先说共享。智慧交通是以科技来改善现代的交通状况,目前已有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网约车等共享出行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无人驾驶也正在测试阶段。选择共享的出行方式是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共享出行的品质,比如非机动车道的路权尚未得到保障、共享单车或自行车乱停放和停放难等对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不友好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外,还需转变观念,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规范车辆停放、规划更符合公众需求的非机动车道等,建设共享出行的友好城市。

    一体化。城市交通系统属于复杂的系统,想要提高出行的服务水平,必须从整个系统层面进行优化,而对于某个单一子系统的优化往往由于约束较多导致效果不佳。然而,目前相关部门在解决交通系统问题时,对于各类交通方式仍采用“分而治之”的解决思路。提供出行服务的公共部门以及私营企业的合作往往也不甚紧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在解决现在的状况,它为交通系统的整合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人本。人之所至,交通所在;人之欲往,交通先行。回顾历史,千百年来,交通随着人类活动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交通发展史。前面提到了智慧交通的必然性和其作用,那再回过头来,智慧交通的出发点是什么?“人”,这是肯定的。“人”发展交通科技,而交通科技最终也是为人民服务。由科技聚焦到“人”,与民生相关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最关心的问题。面对现在的情况,有些人甚至打出了“黑科技终将淘汰人工”的噱头,而人们在为国家欣欣向荣发展趋势高兴的同时,也陷入了一丝忧虑当中。基于此,相关人员一直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改善民生,智能并不是以淘汰人工为目的,而是以服务人民为目的。

    绿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于2019年9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按照系统推进、广泛参与、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

    由此可见,绿色发展一直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式。而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绿色出行,体现在其对出行者、服务提供商、数据提供者、交通运营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创造新的价值。

    共享,一体化,人本,绿色,其实这也是智慧交通最终的目的。而无论是绿色、一体化,还是共享都要从“以人为本”出发,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在对未来共同的愿景下,进一步利用新的科技改善现在的交通状况,可以多方受益,实现共赢。

    写在最后

    发展未有穷期,我们任重道远。以更为紧迫、更有责任、更加扎实、更加精细的作风,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思“破题”之策,寻“解题”之法,行“答题”之道。我们要做劈波斩浪披荆斩棘的开路者、更要做立说立行只争朝夕的行动者。

    我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尤其要立足岗位,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在改革发展中勇立潮头,汇聚起朝着新目标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服务大局,为人民服务。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愿我们都能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本刊记者 / 白晓娜)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