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对外印发了《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提出要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自贸港智慧标杆。那么,《方案》有哪些具体目标?如何建设“智慧海南”?在交通领域又该如何落子?
建设三步走
早在2019年10月,该方案就在海南省委深改委第12次会议上被审议并原则通过。彼时会议提出,“智慧海南”是海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
《方案》提出,建设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打造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创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构筑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统筹部署智慧海南大脑支撑体系五大重点任务,全力打造以国际开放互联、数据高效共享、治理精细智能、服务便捷普惠、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为特征的新型智慧岛。
《方案》显示,智慧海南总体架构包括“四梁八柱”和“地基”。
“四梁”指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4个战略定位。
“八柱”包括打造5G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国际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创新现代化治理和智慧监管新模式、构建立体防控智慧生态治理体系、优化国际旅游消费服务智慧化体验、推动数字政府和智能公共服务创新、加快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新产业做优做强等内容。
“地基”包括智慧大脑、能力中台、支撑体系以及机制体制等共性设施,通过构建智慧大脑和能力中台,形成智慧海南“内核”和技术创新“引擎”,通过健全运营、标准、安全一体化支撑体系,形成多主体高效配合、多要素有力支持的资源中心和生态体系。
从具体时间表看,《方案》明确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一是至2021年底,智慧海南架构体系基本确立,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平台初步建成,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国际通信建设取得初步突破,数字孪生城市覆盖重点区域,应用试点取得成效,虚实融合的治理模式启动探索,保障智慧海南建设运营的机制体制基本就绪。
二是至2023年底,智慧海南资源要素体系和机制体制基本完善,对自由贸易港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驱动经济质量、服务质量、生态质量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向高速、泛在、智能方向升级,便捷畅达的国际化通信环境基本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速。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的精细治理能力、海关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三是至2025年底,以“智慧赋能自由港”“数字孪生第一省”为标志的智慧海南基本建成,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和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国际互联网业务开放和信息服务、国际医疗康养和旅游消费服务、数字孪生驱动的一体化智慧监管和治理模式、离岸创业创新以及数据跨境服务等特色领域综合能力领跑全国,初步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港智慧标杆。
交通大动作
记者梳理发现,《方案》中涉及交通领域的内容并不少,值得关注。
在打造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方面,提出要加快推进全岛智慧交通一张网。
积极探索推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车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交通融合应用。建设智慧交通综合管控服务系统,构建“统一指挥、上下联动、一体运作、精准高效”的全岛道路安全防控体系,绘制全岛道路安全防控“一张图”,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响应能力。构建“陆港空天”海事立体监管模式,加强全域感知能力和行动反应能力建设,提升水上交通本质安全。建设海南省一体化交通运输监管平台,大幅优化运输执法监察能力。加快构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推动实现车联网频率使用地域扩展至海南全境,扩大LTE-V2X车联网规模部署和5G、LTE-V2X应用覆盖范围,打造自动驾驶示范线和交通网。推进智慧公交建设,推广智慧信号灯、公交电子站牌、智慧公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交通服务新模式。以水路客运联网售票、电子船票应用为抓手,稳步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西沙航线游轮运输等水路客运智能化应用和管理水平。
要提升海洋环境动态监测评估预警能力。
基于海南省统一物联感知设施管理平台,不断完善海洋智能监控体系,主动实时获取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岛动态等信息,推进湾长制,逐级压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搭建海洋生态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对近岸严重污染海域、环境质量退化海域、环境敏感海域关键指标,对生态保护红线、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者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海域的动态连续监测。开展海上及低空目标的身份鉴别、合规性与威胁度评估管理。完善岛际通航、安监、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公共服务等信息服务,保障南海经济体系建设、海洋管理、海上应急救援和海岛开发等重大战略。
要打造陆海联动智慧应急救援体系。
探索构建“中心+平台+救援”运行模式,深入推进省、市、县、部门多级联动智慧应急安全救援中心建设,推动全岛一体化应急联动处置。建设海南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省应急救援资源统筹协调管理。搭建危险化学品一体化监管平台,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全流程动态管控。建设海南风暴潮和海啸监测预警平台,整合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有效提升海南风暴潮和海啸监测预警和防范能力。建立完善海关等多部门协作的疫病疫情和有害生物预警联防联控体系,建立健全政企合作联动机制,强化特殊群体动态信息实时追踪,提升重点人群动态监测、和突发预警服务能力。完善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健全联合紧急救援机制,常态化开展南海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在创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方面,提出要推广智能绿色出行服务。
加快全岛智能泊车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离场、后付费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海口、三亚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适时启动热门商圈、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智能接驳服务。推广智能换电柜应用,搭建智能换电移动服务平台,推动新型清洁能源电池产品推广替代。依托“一部手机游海南”平台,整合国际邮轮、骑行、马拉松、电动车等多种出游特色方案,丰富海南环岛智慧公路服务体验。扩展周边景区、特色餐饮、当地特产、紧急救援、智能换电、便民服务智能微型综合体等多元化服务,打造海南一站式智慧公路服务门户。
在构筑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方面,提出要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
发挥洋浦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新支点区位优势,拓展海南至东盟各国物流航运节点,加强国际航运物流信息共享和标准互认,强化海南区域集装箱运输枢纽航运能力,助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升级海南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全业务覆盖,实现口岸、物流、货权、监管等信息全流程采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动洋浦港、马村港等重点港口5G网络建设,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港口作业和口岸物流单证电子化,打造智慧港口。
要推进数字应用创新示范。
聚焦航空航天、旅游、热带农业、海洋、医疗等行业,支持以市场化为主体,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应用创新,组织实施航天科技、智慧旅游、农业大数据、5G+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教育等一批融合应用示范和数字产业项目。加快环岛智慧公路改造,推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万宁、三亚等地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吸引智能驾驶、车路协同、高精地图、北斗导航、5G网联通信、测试认证等产学研机构落户海南,打造区域性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服务基地。
企业早入局
早在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就明确,要建设智慧海南,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通过政务服务等平台建设规范政府服务标准、实现政务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
《方案》同时公布了智慧海南重大工程项目清单,记者注意到,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大概有12项,以市场投资为主的项目有7项,政府与市场合作投资的项目有1项。
一位相关领域研究人士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产业会朝着高效、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智慧海南代表着实现高效智能的社会治理,所有依靠技术创新而不断升级的产业,都需要调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方案》中各任务也都明确了相关的牵头单位,工程项目都明确了资金来源。”
此外,上述人士认为,推进智慧海南建设,政府部门扮演着决策、引导、服务、监管的角色,企业是释放活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
有分析认为:“实现智慧海南代表着实现高效智能的社会治理,所有依靠技术创新而不断升级的产业,都需要调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方案》中各任务也都明确了相关的牵头单位,工程项目都明确了资金来源。”
当然,一些企业已有所行动。中国电信8月13日在海南举办的自由贸易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与海南省委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依托遍布全球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资源,从建设开放的网络、5G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海南建设等方面着手,助力提升海南国际营商环境,共同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海航集团与腾讯、多尼卡公司围绕实现“智慧航空+自贸港”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和运营,创新推动高新技术全面应用,以实际行动助力海南自贸港产业创新发展。7月30日,海南航空首架完成客舱局域网改造的航班HU7081从海口飞往北京,标志着海南航空在智慧海南航空服务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在今年6月举办的“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海口峰会”上,华为中国政企CMO陈浩表示,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伙伴,在海南省新基建、智慧海南等领域持续提速,助力海南在新联接和新计算的推动下,实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