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破解“黑水”变绿的密码

    10月的广东中山羊角涌,河涌两岸水草丰茂,成群的鱼儿在水里吐泡泡,水清澈得似乎伸手就可以轻易触探到河底。然而,两年前,羊角涌还翻涌着如墨般的污水,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油污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心悸的色彩,高温暴晒下刺鼻的气味可以让周边本该热热闹闹的步行公园空无一人……

    如此大的改变,源于一群中交二航建设者们。

    A

    知识化打造实干团队

    上官彬是2019年入职的大学生,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分配到中交二航局中山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部。刚分入项目部的他对于项目具体施工情况一无所知,专业虽然对口,但理论和实操的差距让他有些着急。

    其实项目部其他员工同样有些焦虑。这是中交二航局首个集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的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同时也是该局广州建设公司第一个生态治理项目,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要从零开始。为此,项目部班子成员讨论决定,开设属于项目独有的“水治理”讲堂。

    讲堂根据项目施工实际需求制定学习计划,由熟悉项目的员工制作课堂讲义、充当讲师进行授课,其他相关部门员工作为学生。项目部还邀请到武港院、业主单位和设计院等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作为评讲人,实时为项目员工答疑解惑。

    单纯的讲课是没法检测知识具体掌握程度的,项目部每季度对学习成果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习成效,让员工们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随便走进一个工长的宿舍,在床头都会摆放着各类施工专业书籍,这些是考试必考的书目,也是工作的准则。

    至今,“水治理”讲堂已经开设51次,专家深入浅出的授课让项目部员工工作起来更专业。仅入职不到半年的上官彬,就因能力突出调往南区负责4条河涌的具体施工工作,成为同期最快升为技术主管的新员工。

    32岁的董龙圣拥有“国际一星潜水员”资质和“有限空间上岗操作证”,已在“城市蛙人”岗位上工作了3年,每日井下作业时长达8小时之久,是项目中唯一一名“城市蛙人”。

    项目经常面临棘手的专业问题需要解决。10条河涌全长28.9公里,截污工程利用的48.9公里现状管道共有460余口井,这些都需要在地下管道截流清淤之前做好探测准备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处理。截至目前,它们都由董龙圣一人负责。

    他的日常工作是在地下10米幽深昏暗的井内摸查井下情况,包括测量污水管道直径、判断管道朝向,并估算需要多大体积气囊帮助管道截流等,这些数据全靠他一双手“触摸”得来。

    “我们只能从未知中‘摸索’出已知,为工友们精准地估算出截流气囊的规格,并清理掉管网口的垃圾淤泥,为放置截流气囊腾出位置。”董龙圣介绍道。

    面对黑暗,抵抗压力,这个“城市蛙人”已经成为项目冲锋在最前方的一面旗帜。

    B

    标准化实现淤泥变废为宝

    淤泥如何安置处理?这一直是疏浚清淤工程中的难题。弃土难弃,城镇淤泥处理方式一般较为落后、规范化程度低、处理能力不足,容易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了“二次污染”。

    为此,项目部尝试着让淤泥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羊角涌施工现场,两个工人站在露出的泥床上,手拿高压水枪对河涌淤泥进行冲击,这段用沙袋堆起的围堰内,已经抽干了河水,渠道长约200米,阵阵臭味迎面袭来。

    “一支高压水枪的水压相当于8个标准大气压,需要两名工人合作,将淤泥进行冲散,由于河床淤泥深积且松软,无法承受机械设备的重量,因而采用水力冲挖进行清淤。”现场技术员解释道。

    项目部采用水体分段截断进行水力冲挖的“干河清淤”法,与传统湿式清淤相比,它能将泥水分离,防止下游河段水质污染,且能更直观地观察到施工状况。

    现场清理前后的差异显而易见,在隔离大型可见的垃圾废料后,项目部收获了更加“纯粹”的淤泥。

    但是,如果将这些淤泥胡乱抛弃,结果只会是一个——造成另一条“黑臭水体”的出现。

    可中山市并没有自己的淤泥处理场,如何处理淤泥?这项任务落到项目部的头上。时任项目部书记李豪东奔西走,最终在白沙湾工业明渠旁建立起全市第一个淤泥处理场,总占地面积约3950平方米,日处理淤泥量最高可达4000立方米!

    场内,淤泥首先经过粗格栅、细滚筒筛分离垃圾,再通过絮凝浓缩作用加速淤泥沉淀,达到泥水分离效果,最后通过机械压滤最大限度除去淤泥中的水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余水流经三级沉淀池,经过气浮设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流入市政污水管网。

    处理过后的淤泥还可以制成环保砖,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减轻了淤泥处理负担,是淤泥资源化利用的较好途径,也为日后城镇黑臭水体整治与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淤泥处理提供了有效借鉴。

    C

    网格化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从2018年10月底开始,白沙湾工业明渠开始进行干河清淤和覆盖段清淤,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清淤1747米,清出淤泥约15583立方米,“这段200米的围堰,差不多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工人每天分两班作业,每班仅能清理几十米。”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进展缓慢、多点作业、覆盖面广,让项目管理人员面临极大的生产及安全管理压力。

    据介绍,项目施工最高峰期达到了作业人员1000余人、设备240余台套、施工作业点121个,开工点星罗棋布在中心城区各处,项目部58名管理人员不论岗位区别均“网格化下沉”全天蹲守现场以应对陡增的管理压力,平均每天接打400多个电话,收发1000余条信息,微信运动25000步以上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常态。

    生产安排好了,安全怎么办?项目安监部仅有4个人,就算是把所有人掰成两半,也只能顾及四分之一的施工点。安监部部长朱光辉提出,每个工点的管理人员就是安全员。由他牵头,成立项目青年安全示范岗,他作为岗长,带着项目的年轻同事全面识别排查风险源,做好安全巡检、隐患排查工作。

    “又来放风啦?今天你是第四拨人了呢。”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对着朱光辉打趣道。这让朱光辉意识到“安全巡查重叠交叉、管理资源浪费”的问题。“其实协作队伍也有安全员,而且可以承担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如同其他岗员一般,我们只需布控好重大风险源的安全工作即可。”朱光辉思虑再三,决定以“网格化管理”划分安全生产责任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工区、落实到个人。

    安全管理队伍壮大,各类安全检查按期进行,但缺乏有效措施来激发协作队伍间“你超我赶”的激情。于是,“安全积分制”和“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应运而生。

    一天,班组组长黄坚明发现白沙湾工业明渠调蓄池的墙筋前后摇晃,工人们都在底下干活,墙筋一旦倾覆,后果将不堪设想。黄坚明想了个办法:“在墙筋的三分之一处使用横向钢筋固定,用铁丝绑扎好,在基坑内支撑的钢结构上增加个反向推力的斜撑,不仅简单易操作,还节约成本。”他将想法主动与朱光辉沟通,消除安全隐患,于是乎,他的安全积分卡上又多了4分。

    D

    数字化维护长久碧水蓝天

    一台带着小型摄像头的“遥控汽车”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沿着管道底部缓缓爬行,这是项目部正在进行现场管道检测。

    管网检测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管道接口脱节、管道破损、排水口倒灌等造成的管道污水收集、输送问题。

    为达到检测效果最优化,项目部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有效的管道CCTV(ClosedCircuit Television)检测方法。CCTV检测机器人有强劲的动力性能和越障能力,能在复杂的管道内自由爬行,前后探头可以全角度旋转、变焦并自适应光源,准确检测到管道内的各类情况,并将画面同步传送到地面操控台。在蛙人抵达不了的地方,CCTV机器人都可以从容钻进去,监控玻璃纤维布和树脂制成的“补丁”精准补上管道的漏洞。

    CCTV检测机器人仅仅是该项目实施数字化施工的一个掠影,在水闸、调蓄池、截污井等施工中也处处可以看到数字化的身影。比如,过去沿河生活污水、雨水等混流直排进入河道,会对河道造成严重污染,项目部采取在现有污水排口处设置一体化智能截污井的方式,对雨水污水进行分流。

    据了解,一体化智能截污井集截污、排水、防倒灌和自清洁等功能为一体,并实现智能化控制,占地面积约为传统截流井的1/3甚至更小,它采用先进的专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超声波液位计、实时水质监测系统、雨量计等数据采集并进行相应计算,实现系统高效、智能运行,大大降低溢流污染,提高截污效果。

    工程部长刘名剑透露,未来项目部会在10条河涌范围内安装约70座一体化智能截污井。

    该项目合同包含5年运营期,“我们后期将会建立‘智慧水务’,在北片区大滘涌末端和南片区马恒河起端分别新建监控中心,设置水环境监测系统及预警应对机制,无需人员值守各条河涌,避免了高额的人工成本。”刘名剑说,“智慧水务”将实现十条河涌闸门、截污井、地埋泵站、分散处理装置等设施的智慧管理及控制,长效保持河道水质清洁,还市民一片碧水蓝天。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