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交通运输与水上旅游如何奏响融合乐章?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中央部署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交通运输业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之一。水上旅游业集交通出行、消费娱乐、休闲养生为一体,呈现面宽、线长、点多的特点,推进水上旅游交通建设对于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水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发展系统性不够、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水上旅游建设发展

    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我国水上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初步具备了流域游、城市游、库湖游、海岛游、邮轮游等发展特色,但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和对水上旅游的需求,总体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水上旅游交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供给能力不足。

    我国水上旅游交通发展历史较短,规模总量较小,服务水平难以匹配市场需求。水上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除长江上游内河游轮、个别城市短途城市水上游、湖区观景游发展较好外,沿海及其它内河市场发展迟缓;水上旅游产品开发较为初级,主要停留在亲子、海岛、蜜月等几类,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水上自驾游、乡村民俗游、景区游船游、游艇环岛游、邮轮特色游等缺少创意、体验和定制产品,难以满足游客更加丰富多样、舒心放心、快进慢游的旅游新需求;水上旅游服务业态与信息技术、文化内涵、绿色含量的结合不足,导致水上旅游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高品质、智能化、现代化的不同层次旅游需求。

    二是水上旅游交通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支撑水平有限。

    我国水上旅游交通发展缺乏专项政策、规划、标准支持,难以为水上旅游和交通事业融合发展提供必要支撑。旅游航道等级偏低、资源利用不足,已实现通航的旅游航道仅占内河通航航道总里程的8.5%,旅游航道建设、管理相关标准规范缺乏,景观航道、生态航道的建、管、养水平相对滞后,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旅游码头总体配置简陋、陈旧,缺少专用旅游码头且等级较低、泊位紧张,难以有效协调港航及岸线资源利用;旅游船舶尚未标准化,船队运力结构欠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为旅游客运提供精细、特色、差异化的运载装备;旅游客运站场、集疏运配套设施不完善,较难满足高峰期旅客集散需要,且陆岛、陆路交通接驳体系不顺畅,与腹地旅游产业体系衔接欠佳。

    三是水上旅游交通管理机制存在短板,开发合力不够。

    我国水上旅游交通行业尚处于培育发展期,旅游客运综合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内部规制不健全,涉及旅游交通、规划、港航、运管、海事等方面的联动发展不足,人员队伍建设、设施设备与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相对薄弱,在疫情防控期间尤为凸显。行业外部机制环境复杂,作为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性工作,包括发改、国土、环保、水利、旅游、交通等多方管理部门,由于利益纽带复杂,难以达成共识,建管养等主体责任部门不明确,各方尚未建立有效联络及合作机制。

    推进水上旅游交通发展

    的对策建议

    一是顶层谋划,起草水上旅游交通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关于水上旅游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基于水上旅游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问题导向和需求研究,明确水上旅游交通建设的发展内涵、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内容包括构建水上旅游航道网络,提升旅游码头及客运场站等基础设施水平,丰富旅游航线及船舶供给产品,加强信息智能、节能减排、安全应急相关技术在水上旅游行业应用,拓展人才队伍、资金投融资渠道及工作保障机制等。

    二是专项布局,编制出台水上旅游航道的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旅游航道发展建设专项规划》,紧抓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契机,推进旅游水系畅通,实现水上旅游与交通客运互联互通。将旅游航道纳入旅游大交通格局中,与民航、铁路、公路做好衔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构建顺畅便捷、合理布局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依据不同区域航运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将旅游航道与城市人文、沿岸风光资源有机融合,进行系统规划。

    三是技术保障,制订水上旅游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制订水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的标准规范,为水运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指导各地旅游交通基建发展。提出旅游航道及跨河建筑物的分级标准、设施尺寸、适用船型,推进美丽航道、景观航道、生态航道建设。制定统一的旅游码头及客运场站选址布局、规模等级标准,加强旅游枢纽集散功能,完善与城市旅游体系、港口集疏运体系、区域景点景观的无缝对接。

    四是示范引领,提升水上旅游航线及船舶产品质量。开展水上旅游船舶标准化先导示范工程,打造流域游、城市游、库湖游的内河特色游轮,以及高品质、本土化、大型化的国际邮轮,推动系列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多元化、特色化水上旅游发展需要。结合船舶相关技术经济条件,优先支持建造一批绿色、智能的水上旅游客运船舶,积累技术和运营经验,为行业树立表率和示范。

    五是综合施策,完善水上旅游管理体制和协同机制。推进水上旅游交通运作规制、服务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一体化发展,弥补水上旅游交通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弱项。建议由交通牵头,联合发改、文旅、水利、环保各方力量,提高站位,强化沟通,统一思想,加快水上旅游发展联动工作机制的建立,将水上旅游与航道资源开发、城市和交通发展结合起来,完善水路旅游客运发展模式。开展水上旅游交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交通新基建项目统筹推进。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