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乡村振兴 物流先行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乡村的振兴,一方面能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层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会在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层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不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实施层面始终在探寻最佳的解决办法。而聚焦到物流和物流设备行业,乡村振兴战略又能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打通经济通道

    乡村经济中,经济收入占比大部分源自乡村农作物产品或极具乡土特色的文化产品输出,以往受制于乡村交通的不便捷,即使产品再好也会面临“酒虽香,但只闻其味”的窘境。近些年随着乡村交通的逐步发展,物流触角的全面遍及,城乡经济循环的通道已愈发通畅。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和单位曾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完善城乡物流体系、配送网络、提升乡镇物流网点覆盖率,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而电商平台将业务下沉到农村市场,通过加强乡村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曝光率,着实有效地提升了乡村产品向城市的输出,以及城市经济向乡村的回流。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乡村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2898亿元,同比增长34.3%,高于电子商务行业平均增长率27.6个百分比;而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社会完成营运性货运量463.4亿吨,物流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以及乡村经济发展的“动脉”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乡村振兴的很关键一点,便在于通过物流打通乡村与城市的经济通道。

    拉近“地理”距离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贯穿,其有效衔接了生产与消费,且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物流成本保持逐步下降的同时,部分领域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有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值高于发达国家近一倍,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达30%—40%。

    聚焦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提出了开展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实施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降低铁路运价水平、创新物流用地支持政策等有效解决方案,并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聚焦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利用产地现有常温仓储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开展分拣、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

    将仓储与预加工融合,并打造仓储前置体系,该体系不仅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地理”距离,同时对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缓存、稳定作用。而物流设备作为仓储搬运中的重要一环,仓储前置也间歇性地带动了物流设备制造业将目光转移,一方面销售覆盖向乡村延伸,一方面为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在具有高性价比的乡村地区建厂也不失为物流设备制造企业的一份良策。

    推动更好发展

    用智能设备打造智慧物流,是近年来物流行业提出的一个发展命题,通过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智慧化改造等措施,物流企业始终在不断地尝试找寻命题的完美解法。

    国家也提出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

    而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农作物产品或极具乡土特色的文化产品往往不像城市商超产品般规格化,且更具时限化,那么物流业针对乡村物流的智慧化提升则更加迫在眉睫。同时,还要关注到的一点便是,针对乡村农作物产品,群众对其安全性和溯源性有着较高的关注程度,因此物流和物流设备行业在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中,还需关注智慧化之下对于产品安全性、信息化的建设和打造。

    聚焦到物流行业,大数据化之下的信息录入、透明;聚焦到物流设备行业,设备的信息收集、实时,在研发和适配中应占据更主要地位。乡村振兴,关乎民生、关乎经济,物流行业作为“动脉”应发挥好“造血、输血”作用,物流设备行业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支撑,更应发挥好“动脉”的打造、支撑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进一步加快。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