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张近东:善谋大势者 行之必远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在张近东带领下,中国领先的智慧零售企业苏宁近年来在国际化征程中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柏林时间2018年7月9日下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与德国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SAP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零售、物流和体育等领域展开技术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

      这是 张近东近年征战国际化之路上光彩夺目的一刻。此次 签约的合作伙伴也很特别,因为它是张近东的老朋友,此次与苏宁是再续前缘。可以说,SAP是苏宁实力崛起的见证者,它特殊的经历已成为苏宁国际化路上的一个重要参考。

     

     

      (图为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与SAP执行董事会成员柯雷曼代表双方即将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借势善谋步步推进国际化

      苏宁与SAP的合作源于2005年。这一年刚好是 苏宁上市的第二年,也是苏宁拿下中国家电连锁第一品牌桂冠的第二年。

      意气风发的张近东此时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在“内功”的修为上发力。 正是在这一年 苏宁引入了德国的SAP系统,实现投资、业务、财务、服务、人事的一体化管理以及跨公司、跨地区的运营。8个月内,该系统在近300家店面系统上线。双方还联合创下了全球零售业SAP在规模和速度方面的两项纪录。

      此时的SAP为苏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提供了强大助力,也为苏宁布局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后台基础。

      四年以后,眼看时机成熟,张近东果断迈出了国际化的尝试步伐。2009年苏宁收购香港镭射电器成立香港苏宁,成为最早涉足香港零售行业的内地企业之一。

      香港是张近东布局苏宁全球化战略的开始,如今苏宁已经在香港深耕九载,当初以零售业为突破口的苏宁 如今在港的业务是四处开花。

      当年,张近东还收购了 日本LAOX。5年后,苏宁上线海外购业务。去年,张近东提出“全球买手”的战略,要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和品牌体验带给消费者。2017年,苏宁与澳洲最大的综合零售集团Metcash签署了战略协议,开启澳新产品的原产地直采。在欧洲,则陆续开始了在食品、母婴、日用百货、时尚、设计家居等中高端产品品类的品牌合作与渠道布局。

      善弈者谋势,谋势者顺畅。

      如今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下,苏宁在香港及国外市场将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目前,苏宁也已经形成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智慧零售生态布局,业务覆盖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其中零售板块的苏宁易购已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如今,张近东构想中的以科技驱动的智慧零售网正在不断铺就。

     

     

      (苏宁美国硅谷研究院)

      科技驱动引领智慧零售布局

    正所谓“识广者智方高”。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推动,张近东越发意识到,技术必须先行。

       此次与SAP的全面合作,围绕零售技术合作是核心。双方将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物联网等方面开展联合创新实践。还要共建零售生态服务平台,共建智慧零售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物流生态服务平台。

      技术创动、数字牵引才是苏宁发展智慧零售的核心。正如张近东所说:“科技创新是苏宁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智慧零售本质上就是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零售运营的智能化,苏宁将人工智能运用在零售生态圈,并通过场景互联网,零售大数据反向赋能人工智能技术,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贴心的消费体验。

      零售业是苏宁国际化之路的起点,也是张近东领导苏宁布局国际化的落脚点。  目前苏宁已经建立起了中国零售行业最大的自营物流网络,并与德国的胜斐迩、德玛赛克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科技仓储、智慧仓储的发展。

      此外,在2013年,苏宁还在美国硅谷成立了首家海外研究院,着眼于智能搜索、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今,苏宁还打通了全产业链,科技先行,无人店等众多科技产品平台纷纷落地,无不向外界充分展现出了“科技苏宁“的实力和气魄。

      思想是行动指南。目慧眼炬的张近东早已深刻洞察到了科技在未来零售行业所取的决定性作用,并以事关事业成败的决心与勇气力推智慧零售布局,通过联通内外,取长补短,协同推动苏宁的多元化转型升级。

      砥砺前行,张近东的“智慧零售”正不断开疆拓土。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