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2018上半年“卡码大战”数据公布 智慧卡逆势增长

    2012年起,二维码在中国大行其道。六年时间内,移动支付在国内攻城掠地,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在各个领域大军压境。

    商超,扫码支付;高铁,刷码点餐;景区,以码代票;公交,码上出行……

    以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为首的各大传统银行随即也纷纷推出各类二维码支付产品,再加之苹果的Apple Pay、华为的Huawei Pay、小米的Mi Pay等等,都不约而同地对传统的现金支付、卡使用形成了高强力的压制。

    看起来,互联网+二维码的移动时代正在高歌猛进,刷脸支付也即将带着生物识别技术将社会引入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传统卡的没落已经避无可避,即将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慧支付分会在7月中旬公布的一份数据,则跌碎了大多数旁观者的眼镜。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City Union互联互通卡新增发卡量超过2400万张,增长量与2016年同期持平;互联互通卡累计发卡量达3.8亿张;互联互通卡交易金额超过2150万元,同比增长14%;全国受理终端新增22231台。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慧支付分会副秘书长陈超华表示,以二维码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是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但是卡的应用依旧不可或缺。

    目前,城市智慧卡的应用领域已经囊括了公交、轮渡、住区、景区、公共事业缴费、身份认证、公共自行车等诸多民生环境,在时下火热的“城市云管”建设中也起着夯实基础的轴标作用。

    陈超华同时指出,在此次新增终端的地域分布中,以上海、江浙为首的华东地区占比高达48.5%,西北地区则以27.5%的增比位列次席。

    此前,移动支付的各路资本通过简单直接的补贴大战赢得了无数的用户芳心,许多人因此粗暴地唱衰了传统的卡应用阵营,认为“无卡时代”,甚至“无现金时代”正在到来。

    本次,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慧支付分会的最新数据,或许就能够为这样的主旋律论调泼上一盆冷水。时代的快速发展,各项科技的飞跃实现,注定了新技术的落地应用,但各类产品的属性优势、产品的矩阵建设以及各个不同产业的纵深拓展,都注定了卡与码的多元化嵌入,大家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却又并行不悖!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