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原聚场一周年回顾:温馨与美好是永恒的主题

    自2017年6月23日东原首个线下社群实体空间——原·聚场在重庆东原·D7区盛大启幕以来,原·聚场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在杭州、武汉等地接连落地开花。回顾一年来原·聚场的成长,我们可以发现,温馨与美好是这个聚集同好、共享生活的社区空间的永恒主题。

    亲子活动丨让爱在这里滋生蔓延

    原·聚场自开业以来的一年时间里,举办了大大小小的亲子活动不下百场。作为原·聚场主要的运营活动之一,亲子活动向来是社区运营的主角。怎么将亲子活动玩的更有趣、更有心、更有爱,让参与者能够乐在其中,体会到父母亲与孩子爱的温暖,原·聚场运营团队——Y.O团队颇有心得。在他们的精心运营下,小到一次亲子烘焙课、亲子音乐会,大到一场社区儿童YUAN生日趴、儿童节主题活动等,正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原·聚场联结了亲子关系也串联起了每一个拥有孩子的家庭。在社区关系中,原·聚场真正实现了让连接发生,让爱在这里滋生蔓延。

    除了不定期举办的亲子活动,原·聚场还设置了很多的亲子互动空间,例如烘焙室、书塔、小剧场等等,基于这些空间衍生的家庭烘焙赛、家庭读书日、周末小剧场……父母与孩子可以在其中产生更多的互动。此外,原聚场还成功孵化了活动IP:陪伴研习社。陪伴研习社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陪伴可以形式多样,趣味十足,正是由于这种超前的创新思维,原·聚场在亲子关系中还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

    生活美学丨多一份热爱

    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原·聚场存在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带领社区业主在寻找发现生活美的同时帮助锻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原·聚场这个平台,植入各式各样的生活美学内容,包括知识讲座、摄影课堂、家居分享、读书会、生活节、周末影吧等,吸引业主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分享体验,以及实践创新,进而促进业主与业主产生更强的互动,创造新的社区生活关系纽带。与亲子活动一样,生活美学为主题的社区运营活动也孵化了另一个活动IP:生活实验室。同时,原·聚场还通过线下活动这个载体组建了一批以同好进行分类的线上社群。线下互动、线上交流,通过这些动作,原·聚场正在把这个时代人与人、人与城市、家庭与城市割裂的东西一点一点找回来,回归初心,回归到有人情味的小社会。

    截止现在,东原原·聚场跨越三城,接连举办了超过百场的生活美学互动活动,仅武汉启城原·聚场就已经覆盖超过了1500人次。在5月26日东原启城"双作息X原聚场"特别企划中,#一场24小时生活实验#更是获得了广大业主的参与和认可,24小时的10场趣玩party,以爱生活的名义唤醒麻木的灵魂,让身体与精神都UP起来,实现双作息生活的理想变得不再遥远。未来,原聚场将通过更多创新研究带来的新奇生活理念融入社区生活美学,带领更多人去探索发现生活的可能。

    戏剧艺术丨家门口的艺术生活不再只是空谈

    艺术作为东原集团的基因之一,早在重庆,东原就已经落地了一个艺术空间——原·美术馆,随着社区运营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东原将艺术基因放大,结合产品特色,在原·聚场当中将戏剧艺术作为主要运营内容之一,在东原的努力下,艺术不再只停留在博物馆、艺术馆里,家门口,你也能在原·聚场里感受艺术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与震撼,体会到生活的点滴美好。

    《城市剪影》三城巡演、《哗哗哗,画!》戏剧巡演、《哈喽,世界的小孩》艺术戏剧巡展等一系列戏剧、艺术巡演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艺术的需求,也给东原业主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东原集团认为:在现代人居生活中,艺术应该跟健康、自由一样都是一种生活态度。地产商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走在前面,提前预知到这种需求,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它呈现在用户面前。从原·美术馆到千浔社区再到原·聚场,艺术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具象化的凸显在东原的产品上:与青年艺术家青山周平合作推出D7原·聚场,聘请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操刀设计启城原·聚场等等,东原已经走在了地产艺术化实践的前沿。

    除了Y.O团队运营的内容之外,原·聚场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创造更优质、贴近生活的原创内容,包括“超级用户计划”、“社区合伙人”等等,通过这些举措鼓励并召集更多的业主自发的协办和策划相关的活动,除了不间断的产生原创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原聚场的自运营,使其成为业主生活的客厅、学习的课堂以及展示交流的舞台。

    成立一年以来,原·聚场始终坚持有心、有趣、有爱的运营理念,贯彻落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社区文化,为每一位东原业主提供温暖、舒适的社区服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原·聚场1周年,真我真生活,延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