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软实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

    作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新载体,“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其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和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亮点之一。在这条路上,中国不仅要致力于推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更要立足于发挥自身的软实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使之成为繁荣、合作、共赢的典范。

    “一带一路”倡议,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的需要。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鼓舞人心,“一带一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建设“一带一路”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需要看到,“一带一路”刚刚兴起之际,外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诸如“一带一路形成闭环”“一带一路是转移中国过剩产能”等评论甚嚣尘上。几年来的实践,以有力的事实驳斥了这些观点。“一带一路”正在建立起一个更加广泛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同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与多元性也决定了,要成功实现这一宏伟愿景,不能仅仅依靠硬实力,还需要依靠软实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沟通情感,取得各方理解、认同和支持,催生持续的合作,互利而长远。

    未来,对照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这首先需要注重以人为本。“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民心的相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人为本、凝聚共识往往可以打破地理的界限,因此,“一带一路”应建立在人的需求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上,建立在合作共赢、互助互学的基础上,并以此为起点,着力文化沟通。文化差异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差异,文化融合是最要紧的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文化为桥梁,可以更好引领沿线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合作。例如2014年,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通力合作,将三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软环境对接,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既包括规则对接,也包括技术标准的对接。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未来,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对接:在规则对接方面,通过谈判和协商,与沿线各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使各个分散运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和规则能够相互适配;在技术标准方面,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目标,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各种要素在不同经济体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采取便利通关的措施,简化海关、卫生检验检疫,推广电子化报关等手段,优化市场软环境。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需要我们以合作和共赢为基础,扎扎实实地致力于提升自身软实力,“软”“硬”协同,稳步推进。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