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绿色快递”需要的不仅是标准

    要加强包装行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更多环保材料;要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意识,鼓励其使用绿色包装。

    据5月16日《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由国家邮政局联合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的“绿色快递进高校”活动在全国六所高校同时启动,活动倡导对非环保和有毒有害的快递包材说“不”,优先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可循环的网购商品和快递包装;坚持理性消费、提倡减量生活,自觉选择适度包装,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

    近年来,伴随快递“爆仓”而来的,是包装“爆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快递业包装物至少消耗了30多亿条编织袋、99.22亿个包装箱、169.85亿米胶带,仅胶带量就足以绕地球赤道425圈。然而其回收和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

    围绕包装如何“绿起来”,一些快递企业做了探索,社会上也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应该建立国家标准,明确快递行业的运输包装环保标准,明确包装中使用的各种非降解材料的数量标准。如果快递业自觉采用环保材料,那么“绿色快递”自然不是问题。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有调查表明,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需要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其4倍至5倍。

    问题是用来解决的,不是用来吓人的。快递业“绿起来”有困难,但并非无计可施。能不能通过科技突破,让绿色包装材料便宜实用,从而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其实,包装业存在的回收和处理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快递行业。这些年来,我们在一些重点产业上都有扶持计划,那么针对包装业,是否也能出台一些扶持和引导措施,增强这个行业的科技含量,让绿色包装材料既有吸引力也有竞争力?据了解,用于防震的气泡塑料袋,已有国外厂家生产出更易回收处理的纸球。这就是科技带来的进步。这也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包装行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更多环保材料,让环保材料更有竞争力。

    除了新技术,还有新消费观念。如果消费者进行有态度的消费,也会影响甚至决定市场风向。“绿色消费”需要自觉,也需要引导。“绿色快递进高校”活动,就体现了营造“绿色消费”的努力。同时,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更多使用绿色包装。(毛建国)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