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ETC大礼背后有大坑 过路费怎么就变成消费贷了呢

    这个夏天,银行铆足了劲儿发力推广ETC,并推出送通行费、加油返现、一元洗车等多重优惠吸引车主办理该行ETC。然而一些车主办完后发现,部分银行ETC业务存在营销陷阱,有些卡片也有盗刷风险,但这些风险银行很少提示。

    银行营销力度大

    “新用户首次签约即送188元通行费!”“首次办理ETC的用户,加油300元抵扣50元!”入夏以来,各家银行纷纷发力ETC营销,优惠力度一家比一家大。作为北京地区最早开办ETC业务的银行之一,华夏银行推出京牌车辆首次签约即送188元通行费的诱人优惠,还承诺只要集齐5人,就可以派人上门办理。工商银行的优惠是首次签约送100元通行费,后续通行费打折,加油300元抵扣50元。工行一名客户经理表示,以前他们办理ETC业务,实行实名制,办ETC的持卡人必须是车主本人,“一车一卡”,现在办理ETC受理条件放宽,人车可以不同名,不是自己的车也可以绑定ETC。

    一家新近推出ETC业务的银行甚至喊出了“前三个月通行费五折优惠。

    办卡咋就要办消费贷?

    然而在各种福利背后,银行的ETC业务也存在诸多问题。近日,一位车主在某银行用借记卡办理ETC时,被莫名开通了消费贷款业务。银行发给他的短信表明,该项贷款申请的应急金,用于垫付ETC扣款,额度2000元,还款日是次月10日,年利率是16.56%。对此,车主感到很气愤,认为客户经理欺骗了他。

    某国有大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的副行长向记者介绍,ETC既可以绑定信用卡,也可以绑定借记卡。如果绑定信用卡,ETC扣款自动算作消费交易,计入每月账单。因为信用卡的逾期情况与每个人的征信相关联,所以持卡人一般不会让自己的信用卡逾期,ETC扣款会按月还。但如果绑定借记卡,ETC扣款仍然按照“先通行,后扣款”记账,这样一旦持卡人不按时还ETC扣款,银行对持卡人缺乏限制措施。所以大部分银行对ETC绑定的借记卡有余额要求,比如建行要求客户的ETC借记卡保持账户余额在800元以上,华夏银行要求1400元以上。上述被曝光的银行要求客户开通用于垫付ETC扣款的消费贷,或许也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

    但是,记者身边的多位车主并不认可银行这种做法。车主娜娜表示,如何规避风险是银行和ETC运营公司需要解决的事情,不能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一旦强制将ETC绑定消费贷,车主一不小心就要支付利息,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盗刷风险仍需提防

    目前,速通公司与银行合作发行的速通卡,大部分都是“双卡分离”的形式,即一张速通卡,一张银行卡(信用卡或借记卡)。速通卡插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内使用,仅可被速通公司设备识别,本身不具备普通支付功能。银行卡作为速通卡扣款时的账户使用,平时不需要随车携带,具有普通银行卡的各种功能。

    除此之外,速通公司与部分银行合作发行了具备“一卡双应用”功能的速通卡。该卡既是速通卡,又是银行卡,卡片采用芯片加磁条介质,上面有以“62”开头的银行卡号。通过收费站时,卡片需要插在车上的电子标签内,平时这张银行卡可以作为银行卡刷卡消费。需要车主注意的是,这张卡片具有Quick Pass闪付功能,如果卡片签署了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又被插在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内。那么当车辆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就存在被不法分子拿着POS机隔空盗刷的风险。

    因此车主在办理ETC卡时,尽量选择“双卡分离”的速通卡。这样车载卡片只有在ETC场景下才能结算,此卡不具有金融功能,所以不法分子无法盗刷。如果办理了“一卡双应用”功能的速通卡,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盗刷。比如做到停车拔卡走人,以及关闭联名卡其他金融功能,包括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只留下ETC支付,并设置支付上限金额。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