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至6日,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2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我市,采访报道文明交通“宿迁经验”。市委书记魏国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分别接受集中采访。
魏国强同志简要介绍了我市基本情况,指出,近年来,宿迁大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两聚一高”总体部署,致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最具活力的创业生态、公平正义的法治生态、文明诚信的人文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五大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建市较迟、起步较晚,城市基础配套、内涵品质等城市的“里子”仍然薄弱。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既从宏观战略层面做好谋划,更处处从细节入手,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等方式,把文明创建工作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城与人的良性互动,从而取得连续两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中名列前茅的佳绩。
魏国强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就像我市针对“中国式过马路”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看似一件小事,但如果抓不好,既会影响城市运转秩序,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也会影响宿迁的对外形象,最终变为一件大事。因此,宿迁把文明交通上升到城市管理的高度来统筹谋划推进,用足用活行政资源、志愿者、人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形成协调共治、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通过开展“礼让斑马线”等专项行动,不仅促进广大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素质的提升,还对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宿迁的城市形象,彰显了法治宿迁、诚信宿迁建设成果,对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拉动宿迁经济发展,鼓起市民钱袋子都间接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天琦同志在接受采访时分别就基础设施完善、文明交通特色做法及如何化解交通执法中的对抗情绪、如何形成共治共享格局等具体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从政府实务操作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宿迁交通文明整治过程中的经验和工作中的相关思考。
王天琦同志说,交通文明整治不是一个新话题,历史上我们也多次整治过。如何让广大市民认识到并相信这次和以往不一样?首先,我们从公职人员抓起,第一批重点是机关大院的驾驶员,第二批重点是公交车和出租车驾驶员,通过真抓、真管、真处理,起到了“南门立木”的效应。第二,坚持首违必罚、顶格处罚、不存在“下不为例”。第三,奖惩分明,合理激励守法市民,提高违法成本,让守法者得实惠、违法者付代价。第四,社会共治,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政府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车让人、人让车、人车和谐的文明交通氛围。第五,智能管理,让“数字警察”说话,做到客观、公平、刚性执法。
市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维接受记者采访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宿迁文明交通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并就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整治、路口遮阳棚设置等方面一一回答了记者提问。
采访期间,采访团成员还实地观摩了市局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深入了解我市快递三轮车管理、女警行动队执法“微直播”、闯红灯人脸识别等治理措施,对市区路口文明交通守法情况进行测评。采访团成员亲眼见证了我市快递三轮车治理、“一街三方”执法模式,亲身体验了闯红灯人脸识别、文明违法警示教育等治理措施,采访团普遍认为,宿迁文明交通充分体现了宿迁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和优良的城市交通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名副其实、值得推广的“宿迁经验”。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