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还在巨资投建公共自行车项目?政府部门当三思

    新华社近日播发调查稿件后,安徽省六安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无需政府投资的共享单车企业已入驻六安市,所以将叫停市政府投资的公共自行车项目的二期项目。

    “新华社发一篇稿子,相当于让我们财政省了8000万。”这位负责人的话,对其他地区应有所启示。

    近年来,一些城市纷纷建设了公共自行车项目,为群众短途出行提供了不少便利。以杭州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赢得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好评。但在一些体系设计和运营管理欠佳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率有限,甚至成为“摆设”。

    近一两年,具备无桩停靠、随借随还、无需办卡、提前预约等特点的智能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在国内,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已经让人眼花缭乱,巨大的存量和增量甚至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传统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已日渐式微。除了建设时的巨额投入,有桩自行车体系的后期管理维护,也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财政持续输血“补仓”。可见,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令供给侧已出现了优化升级。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调节、政府管理的作用。公共服务不仅可以由财政直接“买单”,也可以通过鼓励创业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调动市场力量提供服务。

    这种背景下,倘若有政府部门计划动辄投入数百上千万资金、建设公共自行车体系,即使出于公共服务的良好本意,也应谨慎决断,思考“钱花得到底值不值”。而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变化中做好“放管服”,则是长久的命题。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