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张名片,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个人信用的好坏能决定你未来的贷款,甚至能影响到你的生活起居。
过去,有些借款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P2P平台处于征信“盲区”,借钱不还也不会对自己的信用造成影响,于是便产生了恶意逃废债等行为。
人人贷平台现已正式接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征信系统),所有借款人借款相关的信用信息将定期报送征信系统。
这也意味着P2P网贷领域失信人或将面临提高贷款利率、限制提供贷款等惩戒措施,如有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将被报送央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并记入个人信用报告。
2020年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二代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与一代相比,二代征信系统增加了多种征信维度,在惩戒力度上也趋于严格,堪称“史上最严征信系统”。它将给中国14亿人的信用,画出一张张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画像,深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 01 -
什么是央行征信系统?
2006年3月,经中编办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直属事业单位专门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又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征信系统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已经建设成为世界规模最大、收录人数最多、收集信息全面、覆盖范围和使用广泛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 02 -
欠钱不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合同违约、借款逾期等行为,就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具有信用污点的个人信用报告,将会给你的生活造成许多困扰和影响。
1、无法再在银行申请贷款。若个人已经有了不良的信用记录,且比较严重的话,就无法再在中国境内的任何一家银行申请贷款。个人信用记录在银行是联网的,各个银行都可以查询,若个人信用记录不好,就不能在银行申请贷款了。
2、不能再办理信用卡。若个人已经有了不良的信用记录,无论在哪个银行,都无法再办理用于个人日常消费的信用卡。
3、影响出行。若恶意欠钱不还,个人的出行将会受阻,如不能乘坐飞机、无法入住星级酒店等。
4、影响就业。一些大型企业在员工入职时会对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个人信用查询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有信用污点,就有可能让老板对你产生质疑,最后导致你失去这份工作。
5、影响未来的经济生活质量。每个人都有一笔无形资产,那就是个人信用。失去了良好的信用记录,也就失去了借款的信用砝码,无法“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幸福”,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6、子女无法就读私立学校。如果被银行标记为不良征信记录,父母又是失信被执行人的话,子女将无法就读于高收费的私立学校。
- 03 -
如何避免个人不良信用的产生?
既然不良信用会影响到失信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该如何做才能避免产生信用污点呢?
1、按时还款。在借款后,一定要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从而避免到期不还产生逾期记录。一旦逾期就会被列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记录在个人征信里。
2、注销闲置信用卡。有些刚性年费的信用卡不激活时,也会收取年费,因此所有不用的信用卡都要销户,避免产生年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逾期记录。
3、尽量不为他人担保。作为贷款的担保人,如果借款人在贷款期间有逾期不还的情况,担保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担保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也将受到影响。
- 04 -
怎样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
个人征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渠道来查询:
1、线下查询。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委托人身份证和委托书,前往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窗口,提供身份证办理打印个人征信记录。
2、线上查询。大家可以选择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服务平台进行查询。通过平台可查到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
如果你已经产生了不良的信用记录,也还有机会可以补救。《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总的来说,信用优良,则“钱途”无量;信用不好,则寸步难行。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