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分析
随着2019年的结束,我们试图预测哪些新技术将成为新年的“下一个大事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技术有望在2020年对企业产生影响。
1、企业5G网络
所有的顶级无线运营商都在计划大规模推出5G,到2020年底将覆盖全国。此外,市场上支持5G的移动设备数量也在增加,其中包括三星、LG和Moto的电话。尽管苹果尚未发布带有5G无线芯片的手机,但预计将于2020年中旬会有该技术的产品更新。
5G还将在分支机构连接中发挥作用,在许多人看来,由于移动宽带的快速部署和重新部署优势,5G数据服务非常适合短期,分布式或高移动性办公。因此在新的一年里,5G将在企业广域网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2、边缘计算
说实话,到2020年,边缘计算可能仍然是炒作。也就是说,边缘计算是IT部门必须密切关注的一项技术。边缘计算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应用程序延迟和到云的数据传输成本,这是目前使用的典型云架构的两个缺点。尽管供应商和运营商将在20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提高向客户提供边缘计算服务的能力,但企业的工作是确定新技术可用于哪些方面,以降低成本、促进业务增长或创造竞争优势。
3、物联网克服障碍
尽管物联网(IoT)已经在企业IT管理和架构界中讨论了多年,但其承诺尚未完全实现。物联网采用率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主要障碍:安全性、管理和连接性。
虽然物联网设备,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通常成本较低,但它们本身的安全性不足以在企业网络上进行大规模部署。此外,早期的IoT部署很快证明,在使用传统的企业监控工具时,管理数百或数千台自主设备非常困难。最后,当前的无线连接选项限制了物联网的实际部署。
幸运的是,物联网的这些阻碍正在减少。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出台的新法律正向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施加压力,要求其更好地保护其产品。此外,诸如阿里云平台之类的基础架构工具不仅提供了显著改进的设备监视功能,而且还有助于监视它们是否受到破坏。最后,在可预见的将来,5G将成为远程物联网传感器的首选无线传输方式。
4、数据分析
收集数据很容易,但筛选数据以提供有意义的见解要复杂得多。幸运的是,数据分析的科学和实际使用在2019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IoT部署以及私有云和公共云中网络中也会使用到分析技术。实际上,可以说,从2020年开始,大数据分析在大多数企业中的首次变革性应用将获得真正的发展动力。
5、人工智能驱动自动化
使数据分析更进一步的是人工智能(AI)领域,人工智能根据一个或多个数据分析结果来形成未来的预测。聊天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2019年高度依赖人工智能的一个例子,从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会逐渐渗透到我们更多的日常应用和服务中。自动化助手,自动化的基础结构监视以及自动化的物理和数据安全服务已成为现实,您很快就会看到它们。
6、IT自动化
虽然某些形式的自动化已在企业IT部门中实施了多年,但到2020年,自动化流程的数量将激增,原因是新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在2020年及以后,IT自动化的优势将变得十分明显。
7、统一的安全态势
安全专家和供应商几乎一致认为,当工具之间通过共享威胁情报而协同工作时,可以极大地改善适当的“纵深防御”安全策略。从2020年开始,独立运行的防火墙,恶意软件和云安全智能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为情报共享而提供开放API的工具。然后,将使用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为跨整个基础架构部署的所有工具提供安全性见解。
8、即插即用部署的出现
尽管基础结构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上述技术的部署变得越来越容易。企业产品正在摆脱专有的部署过程和体系结构,转向开放标准。因此,将新技术投入到企业网络或公共云中并不像以前那样复杂,许多企业级基础架构组件都采用了零接触或即插即用的部署模型。对于地理上日趋分散的企业而言,从现在开始,具有快速部署即插即用设备和服务的能力将在企业中节省大量时间。
二、模块化优势
模块化数据机房是将大型数据中心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区域(独立模块),各个区域的建设规模、功率负载、资源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随着IT设备需求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独立模块,按需逐步建置,从而实现快速建设,快速复制已有的数据中心。
现在公交、交通、税务各部门各建设一个自己的数据中心,资源和应用都是固定对应的。一旦某个部门的设备负载过高,只能在原基础上增加设备扩容来解决,那么采用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和应用都是共享并动态分配的,这个部门超负荷时完全可以共享其他部门空闲的资源,无需额外增加设备。因此相对传统数据机房有效降低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40%以上,通过云计算设备和软件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20%以上,综合降低了政府和企业IT建设的成本。模块化数据机房所具备的五大优势:
1、高密度、智能化优势
伴随社会发展,数据信息量高速增长,数据中心的密度也越来越高。过去的数据中心呈现分散化、小型化的布局,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大型数据中心会越来越多,单机柜发热密度也会越来越高。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提供业界优秀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云化IT设备,如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方案采用面向高性能、云计算的可定制化服务器,应用智能化的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充分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
传统数据中心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每机柜设置1-2个出风口,每个风口出风量为500-800m3/h,以12℃的送回风温差计算,单台机柜空调制冷量最大为3kw-5kw,无法解决高密度服务器的散热问题,难以满足单机柜5kW以上的高密度机柜散热。
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行间空调就近水平送风、封闭冷/热通道的方案,送风和和回风都处于较小范围内,气流组织相互不干扰,可以将每个行间空调及其附近的几个机柜作为一个制冷单元来考虑,这样可大大提高制冷效率,行间空调通过点对点精确制冷,将冷量直接送至服务器机柜,确保了对高密数据中心制冷能力的支持,支持单机柜功率最高可达10kW以上。
2、按需部署、灵活扩展优势
中国的IT设备需求正处于上升期,各个数据中心业务发展迅猛,经常出现刚建好投入使用的数据中心一两年内现有配置就无法满足需求,传统数据中心后期扩容无安装或扩容安装难度很大,导致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较大。模块化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了一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动力设备,如不间断电源、制冷系统、机架和远程监测系统等,通过简单的接口将相关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无论企业当前处于何种规模,或从事哪个行业领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并可伴随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扩张数据中心规模,以应对更多IT需求。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未来拥有数倍计算能力,而不会对现有数据中心的功能性或者设计带来任何影响。这正是它最具魅力之处。
3、建设时间优势
传统的数据中心从规划到建设完成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与IT设备快速的更新换代周期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往往出现传统的数据中心经过漫长的建设周期投入使用后,很快又不能适应最新的IT设备发展需求。
相对新建或扩建传统数据中心而言,模块化数据中心的部署时间更短,从设计到正式部署应用只需要十多周的时间即可完成,而且也更节约占地。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内部已集成了大量动力基础设备,只需加入相应的IT设备就可投入运营,另一方面模块化设计更有利于选址,只要有水、电和网络这些资源,模块化数据中心的选址并不挑剔,如公司的办公楼、仓库里甚至停车场都可以,这对于经常需要受到项目进度考验的CIO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模块化数据中心一体化集成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机柜及其结构系统(包括机柜、支撑结构件、顶棚、桥架以及冷通道等),通过简单的接口将相关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
4、运营成本优势
模块化数据中心还可帮助企业合理控制IT成本支出。现在随着云计算不断升温,互联网应用急剧增加,随着企业机构配置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来满足数据存储日益增长的需求,能耗需求和成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将越来越高于硬件购置成本”,已成为数据中心管理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浦洛斯模块化数据中心则通过模块化、定制化的设计来帮助用户在初建阶段降低成本,并通过后期运营阶段对IT设施进行集中管理来控制能耗;除此之外,采用这一建设方式还可帮助企业用户提高空间和设备利用率、减少无谓的人力资源消耗,从而有效控制了数据中心的综合运营成本。
5、绿色节能优势
传统的数据中心关注整个物理机房的温度,即设计规范要求的23±1℃;而模块化数据中心关注IT设备的入口温度,并不关注整个物理机房的温度,在保证服务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机柜进风温度,可降低制冷系统能耗,把有效的冷量都用在IT设备上面,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空调的制冷能耗,提高了制冷效率。
传统数据中心冷热气流混合严重,温度梯度不均,局部热点比较严重,能耗浪费比较严重;模块化数据中心则使用密闭通道的建设方式,有效隔绝冷热通道,避免无效热交换,行间空调通过点对点精确制冷,大幅度提高能效利用效率。
三、企业介绍
浦洛斯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拥有业界最完整、最宽的科技能源产品线,拥有业界领先的科技能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及服务平台。为了更好的服务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用户,在1988年成立了浦洛斯实业有限公司.产品领域涉及软件、科技、能源、金融、地产、军事、航天、水利工程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2015年成立了深圳浦洛斯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工厂,同时在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及江苏.苏州均设立了分厂,并在中国境内省级城市地均设立全国销售及服务网络。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