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聚益科:氢能顶级规划颁布,开启万亿新赛道

    3月23日,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次公布氢能相关整体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氢能的三大定位: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规划提出之后,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地位。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 33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目前我国的氢能产业链从上游制氢端涵盖至下游的氢燃料电池端。从上游制氢层面看,常规的制氢技术路线中以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全球范围内主要是使用天然气制氢,我国由于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主要使用煤制氢技术路线,占全国制氢技术的60%以上。今后将由化石能源制氢逐步过渡至可再生能源制氢,其中电解水制氢为最具潜力形式。

    下游燃料电池汽车为短中期氢能需求主要增量。截止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7352辆,进入商业化初期。距离规划中提出的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技术突破依旧规模化带动成本下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聚益科认为,氢能是清洁又来源广泛的二次能源,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顶层规划公布后,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氢能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完善。这一未来的万亿赛道上相关产业有望持续受益。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