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身着蓝色帆布料工装,头戴电焊防护面罩,一手拿焊条、一手拿焊枪……初见吴振坤,看起来与其他焊工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当这位平凡得似乎走进人群就会被淹没的焊工举起手中的焊枪,便是另一番景象。
焊枪轻轻一点,一片焊花飞起,湛蓝的弧光所到之处,一道均匀而平滑的焊缝便将两个断面紧紧“缝合”了起来。吴振坤出色的焊接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同事说:“在我们这里,吴师傅是响当当的焊接专家,他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的特级工匠,也是全国技术能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话用来形容吴振坤再适合不过。二十年如一日,他坚守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培训教学、焊材复检、工艺评定等现场处处留下他忙碌的身影,用绽放的焊花和不变的匠心为焊接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吴振坤的职业生涯中,为企业攻坚克难解决焊接工作难题的例子不胜枚举。2014年5月,在滦南县扒齿港焦炉煤气管线工程中,管道焊接成型率差,且严重影响工期。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直径大于600毫米、管壁大于8毫米的管道采用的焊接方法是E6010焊条向下焊所致的,这种焊接手法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焊接要求,且焊接速率很低。
更改焊接工艺,提升焊接质量,保证工期顺利完成,这项“重任”便落在了吴振坤的肩上。
吴振坤经过仔细研究,制定了向下焊打底与自保焊相组合的焊接工艺。这种方法焊接速度快且背面成型美观,对于直径大于600毫米管壁大于8毫米的管道由原来的单一的E6010焊条向下焊改为向下焊打底与自保焊相组合的焊接工艺,X射线探伤合格率由原来的92%提高到100%,他把这套新工艺传授给了同事,使整个焊接队伍的施工速度和质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和高度,在所有专业施工单位中合格率最高,施工速度最快。比原定工期提前3个月完工创造经济效益50余万元。更为公司开拓新的管线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年来,吴振坤始终把不断提升自我和培养更多优秀的焊接人才作为己任。在以吴振坤的名字命名成立的“吴振坤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吴振坤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工作室的领衔“金牌工人”,以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技术交流、业务交流、师带徒等活动,先后培养出多名省市技术能手、一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等优异成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新媒体责编:pl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