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中国二十二冶:持续健全“四大保障机制” 着力提升国际工程管理团队战斗力

    “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落地生根、可持续发展阶段,对国际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管控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国际工程管理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持续建立健全系统的保障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综合性人才,增强团队的竞争力,为海外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思想保障机制 稳定军心

    在境外项目施工,面对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异性文化、宗教和语言,对员工的思想稳定性是一种挑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经济不发达城市和地区,社会治安存在威胁和风险,不能轻易离开营地,业余生活更加单调,对员工的适应能力更是一种考验。因此坚持建立思想保障体系为根本,不断强化思想建设,一方面发挥境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榜样引路、定期汇报思想和谈心谈话、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筑牢思想上的“根”与“魂”;另一方面发挥信仰的力量,将信仰和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同步学习国家政策方针等途径,时刻心系祖国,坚定思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爱企爱岗;同时发挥企业战略核心作用,将企业海外发展规划进行深入贯彻,明确目标和方向,增强境外员工思想的稳固性。

    建立作风保障机制 加固底线

    作风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境外工程管控中,从执行标准、管理平台,到管理理念都不同于国内,且境外施工人员的所有外事交流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在团队建设中,增强责任意识,以责任心和使命感作为开展境外项目管理的有力保证,境外党员挺身在前,对于风险因素做到及时反应和应对,把握外事交流和沟通的主动权,保证国家和企业根本利益;提升合作意识,秉持开放包容的情怀,尊重当地文化,接纳属地员工,与当地政府、业主及外籍员工建立和谐关系,通过深入交流、主动作为、技术推广、社会履责等,打破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壁垒,找到相处与配合的契合点,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中去,促进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成为搭建中外友谊桥梁的使者;坚守“底线”意识,根据国际法则、惯例和当地国家审批流程有序安排施工进度,做到合法合规,并注重规避当地国家宗教禁忌,实现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提质增效

    综合中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当地国家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构建合理的薪酬、保险、休假、培训等管理体系,为境外员工搭建基本保障平台。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途径,定期对境外工作和生活需求进行调研,并有针对性地开通外语提升通道、国际工程管理通道、成长加油站等,使境外员工在国际工程的大平台上得到全面提升,团队整体实力有效增强。同时建立健全轮岗、反探亲等相关制度,从制度流程上保证境外员工“来去从容”,并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增强工作补位、替位、衔接的操作性和规范性,使境外员工可以在团队规划下谋划岗位工作和成长方式,既保证事业和能力的发展,也为后方生活提供保障,更有利于团队的稳定性和项目的稳步发展。

    建立文化保障机制 汇聚力量

    企业文化是凝聚力量的动力源泉,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和环境有利于境外员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去。以健全的文化保障机制为着眼点,从境外环境实际出发,结合项目施工建设,不断创新海外文化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提升海外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强化人文关怀,从办公场所、饮食起居及休闲娱乐环境的改善,到家属服务联络站的建立,关心和关注境外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每个细节,解除后顾之忧,感受到境外工作环境和氛围的舒适温馨;提升海外文化建设的丰富性,以国内外传统节日为契机,增加文体活动的民族性、传统性和趣味性,深切体验到中外文化的碰撞,增进中外员工的交流和默契,提升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深入拓展企业海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执行文化、竞争文化、诚信文化、品牌文化,以具有感召力的文化增强国际工程管理团队的凝聚力。

    建设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国际工程管理团队需要科学的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从思想的积极稳定、激励机制的完善及企业海外“家”文化的渗透,全方位提升境外员工的使命感、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增强角逐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战斗力。

    (新媒体责编:wan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