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妨碍城市发展的不利条件。人员、材料、资源的高效输送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经济的优质发展需要交通协调促进,单纯发展地面交通的拓展性有限,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发展地铁。其具有节能、运量大、安全、速度等特点,能解决城市近40%的公共交通需求[1]。
目前,截止2022年6月我国共有51个城市投运轨道交通9573公里,其中已有西安、郑州、成都、重庆、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12个中西部城市运营了地铁项目[1]。2021年全国地铁运营情况如图1-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图1-1 2021年全国地铁运营情况
截至 2021 年底,共有67个城市地铁线网規划获批,在施工程项目56个,在施的建设线路总长6988公里[1],近年来轨道交通的建设受到了各方的重视,使其去得了飞跃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图1-2 2021年地铁获批情况
研究表明,地铁有益于改善城市循环,加快资源、人力流动,助力经济发展(丁文军,2017)。部分城市有无序规划、超前投资建地铁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后期财政负担,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也未能展现[2]。(全永燊等,2018)。由此可见科学合理规地铁可以辅助经济发展,但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如盲目运营也会给经济造成威胁。全国地铁平均每车公里收入13.27元,支出23.6元,运营收支比68.7%,负担巨大,其在帮助科学推进地铁运用和促进经济有效发展方面,本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2.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地铁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地铁已成为许多城市公交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系统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规划的需要,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被认为是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地铁是其中的一部分。
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准时、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少等很多的优点,它属于较为重型的轨道交通形式。同时由于地铁多建设于地下,因此它能在密集的建筑群,交通拥堵和人员密集的地方建设,地铁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利用率,缓解交通堵塞。地铁主要建设在高架或着地下,因此常常应用于人口高度密集、经济发达、人流移动多的地方。
2.2城市经济的内涵及其特点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商业等非农经济组合形成的经济形式,其主要以城市为载体,第二、三产业可得到较快发展,资本、人力、技术、数据等发展要素的聚合较高。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城市高效运转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的特点主要有:资金、人员、社会活动在同一维度上密集且开放性强。城市经济增长是城市的生产总值和上一年生产总值的正增长。城市经济发展代表影响生产力的相关因素的改善。
2 . 3 文献综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财、物都需要有效流动,这就刺激了城市对高效交通系统的需求。交通与经济的发展互相促进。地铁做为较为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快速发展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证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立足研究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结果。部分学者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优化出行和资源配置。张晓莉(2015)认为可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奠定经济发展基础后,将会对经济有促进[6]。范微(2011)指出地铁的运营带动了沿线经济,且沿线经济又可促进其发展[7]。顾尚华(2008)认为地铁可以降低市民运输成本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此外国外学者较为认可交通投资带来的经济影响,认为其可引起集聚经济效应[9]。William Petty 认为地铁发展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优化运输效率。Chatma认为公交系统孕育着巨大经济影响。庞金爽(2019)地铁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公交给人们带来的拥堵现象,所以现阶段它成了最受欢迎的出行交通工具[10]。由此可见地铁和城市经济是相互影响的,且地铁能够辅助促进经济发展。部分学者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于城市经济关系密切,但消耗资金较多,需要加强关注。刘廷东(2019)认为地铁运营维护成本很高,给地方财政带来极大压力,会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22]。张丹(2020)认为走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地铁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人民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政府与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重点[11]。丰秀昊(2021)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步入深入建设阶段,各大城市修建地铁进行得如火如荼,它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2]。肖挺(2022)合理建设城市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审慎下放城市地铁建设的审批权是城市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手段[13]。由此可见,地铁对城市的发展呈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其建设、运营费用高,需要审慎建设运营方能得到有效利用。
3.城市经济与地铁发展现状
3.1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我国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其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1.3和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地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5年间其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11%、17.33%、17.58%、18.14%、18.33%、18.6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主要依靠工业和基础投资推动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呈稳定下降趋势,由16.32%下降到13.25%,说明其依靠农业发展的落后局面有所改观;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呈逐步上升态势,由45.21%上升到50.09%,说明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明显加强;西部地区万元工业产值“三废”排放量大幅度下降,说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占比出现下降,绿色、高科技、新动能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其中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下降了41.6%,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40%,单位工业产值固废弃物产生量下降了24.3%,资源发展和利用效率明显提升。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2623.5亿元增加到66538.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地区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约占全国人口的1/3,土地面积的71%。不仅人口众多,而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路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部分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情况如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署
图3-1 2017-2021年部分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情况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也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实现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走的重要保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工程相送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际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结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开,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2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近10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项目)建设迅猛发展,城轨交通累计运营线路总长持续增加,目前已由2016年的4152公里增至2021年的9192公里,年均增长17.2%。到2022年末预估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将超过10000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图3-2 2017-2021年部分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智慧交通、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各地地铁项目陆续开工,示范性的项目不断应用。资料显示,近5年我国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4351.7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路长度870.3公里,年均增长率17.1%,创历史新高。2021年我国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222.9公里,同比下降0.9%。
3.3地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地铁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投资建设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地铁建设并不是越多越好 ,一旦规划超越经济承受,将造成财政背负沉重的负担,影响公共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此外地铁会明显改善周边的出行条件,可使房地产升值。同时可以优化空间布置,促进市民和企业的流动,提高人民的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优化通勤时间,提升效率。通过分析,可知地铁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署
图3-3 2017-2021年交通运输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情况
从地铁的角度来看,其在投资和建设过程中就能够以投资直接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在后期投入运营后,由于地体能够十分明显的带动区域交通的通达性,优化市民的通行效率,加快城市内经济生产要素的运转,帮助地铁周边的业态、企业、居民更好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地铁特别是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都市城区能够使各方面充分享受到其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有效助推。但地铁特别是轨道交通具是典型的公共服务项目,承担着服务城市的使命,其较高的建设、维护、人员、运营成本就要求属地政府必须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其也代表政府部门必须在地铁特别是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信息建设等方面的开销中开展有效权衡。确保各项投入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建设应恰到好处,不能过于超前,防止造成顾此失彼,避免给地方财政带来太大,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引起城市占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引起建设投资,更多的产生居民通勤以及运输的要求。此外,伴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优越的交通运输出行条件的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同时进一步增加地面交通的增加,提升车辆出现,又会进一步引起区域的交通拥堵。但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和城市化区域有限以及需要保障耕地红线的情况下,进一步的加强高速路、省道及支干路建设有可能会受到严重限制,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建设公开。因此,地铁有着立体建设的可能性、拥有专用的线路、还可实现短时间大客流远距离的输送,可以明显作为是解决城市建设矛盾问题的优秀解决方案,同时西部地广人稀,可以在地面进行建设,降低了政府负担。正像前文所分析情况,在地方地铁投入使用的阶段,昂贵的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需要有力的经济运行能力进行支撑。同时经济增长带来的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更是保障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铁运营条件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建设)与地方城镇经济发展之间并不一定一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也可能有着互相妨碍的情况,主要是当城市地铁项目的设计、建设、规划等方面一旦发生过早或缓慢的情况,也会使地方的经济建设及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地方地铁建设与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须及时高效的把握其两者之间影响的力度及取向,完善合理的政策,制定高效的方案,助力地方经济的高效、平稳及可持续性的发展。
4.政策优化建议
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力、行业和资源向城市聚集,城镇化去已演变成为地方经济极其重要的发动机,区域经济发展联合到一起直接组成了国家整体经济构成,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稳定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在我国各个城市中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目前,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受到疫情影响急需进行结构转型的大调整,因此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中西部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但同时也应该控制中西部等经济欠发展地区的规划数量及建设的规模,避免出现超前规划、过度建设,最终造成地方的财政支出困难,造成后期难以为继,造成不可控的金融风险。中西部城市应结合自身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结构、城市发展定位等情况进行前期规划,通过组织专人进行可行性调查,并编制可行性方案经过各个层级的逐层审批和专家认定,确认地方城市符合投入要求,贯彻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地铁设计规范》要求,严守建设地铁必须的四个条件: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2.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3.城市总人口超过700万,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4.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城市相应条件符合国家要求方可引入轨道交通建设,且建设规模应有效控制,要严防金融风险,严控过度举债,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把控下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扩充筹资渠道。
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主要存在着东部和沿海区域发达的情况,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地区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经济构成也趋于完整,地区的经济也十分发达,基础建设的投资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贡献不大;但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为受到地理条件和交通便利性的影响,因其远离海洋,使得发展层次及组成不完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基础设施投资较容易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东部沿海地区要依据整体经济发展策略(包含区域经济体、经济特区)、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人口总量,有序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地铁建设,适配地区经济发展要求。但中西部地区则应该落实“谨慎规划、平衡发展、规模适当”的原则要求,在具备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城市进一步加大地铁等础设的规划建设的力度,科学有序的规划设计地铁发展,严格把关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平衡财政投资方向,通过地铁建设帮助优化和健全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应结合实际发展地铁项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重庆、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和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地铁建设助力了地区经济的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城市经济对地铁发展作用偏小的问题,因此中西部地区仍可加强地铁规划及建设力度,在新的线路设计时应结合城市整体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地区的线网构成,管控投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以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天水、日喀则、敦煌、吐鲁番、峨眉山、都江堰、宜宾、泸州、景洪、和田、克拉玛依等中小城市为例,人口超20万以上,但很难达到百万级别,GDP总值大约在百亿级别无法达到1千亿条件,且出现需求不高,因此相关城市应控制规定交通发展严格执行控规,限制大规模举债建设,避免因举债建设影响经济发展。而以乌鲁木齐、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中西部较为发达城市看,大部分城市GDP突破了1000亿大关,仅拉萨位于千亿一下,其中西安、重庆、成都更是突破万亿大关。人口方面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人口突破了700万,二其他城市多在700万以下,西藏人口不足百万,由此可见中西部城市能够达到要求的依然不多,需要结合地方形势合理进行规划,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同时,对投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战略目前、城市定位进行追踪,确保投资建设运营后能够有效助力城市发展。
5. 总结
为研究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材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和研究,同时收集了研究数据,通过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出发地铁与城市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协调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得出以下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建设)与地方城镇经济发展之间并不一定一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也可能有着互相妨碍的情况,主要是当城市地铁项目的设计、建设、规划等方面一旦发生过早或缓慢的情况,也会使地方的经济建设及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地方地铁建设与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须及时高效的把握其两者之间影响的力度及取向,完善合理的政策,制定高效的方案,助力地方经济的高效、平稳及可持续性的发展。
从全局角度来看,通过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对地方经济收入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积极影响,地铁在建设及后期投入运营能推动城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更为比较显著,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因此,因此中西部地区仍可加强地铁规划及建设力度,在新的线路设计时应结合城市整体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地区的线网构成,管控投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以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吴羽琛(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
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城市轨道交通,2022(07).
丁文君.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 (36):101-102.
全永燊,杨涛,赵一新,景国胜,陈必壮,张晓东,etal.《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解读[J]. 城市交通 2018. 16(5):14-22.
杨鸿.城市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浙江大学,2010.
王卫,过秀成,孔哲,金璟.美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与经验借鉴[J].现代城市研究 2010.25(11):69-74.
张晓莉,林茂德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6.
范微.武汉市地铁建设与经济带发展研究经济视角,[J].经济视角,2011(7):99-100.
李岚, 陈竣.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 (27):47-48.
顾尚华.城际轨道交通促进大城市群的发展[J].交通与运输,2008:29-30.
庞金爽.试析地铁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管理文摘,2019(18):60-61.
刘廷东.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
丰秀昊,王梦可.地铁经济与西安市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7):58-59.
肖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产业效率的影响:以地铁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22(01).
刘鹏.区域轨道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 11-12.
张伯敏,叶玉玲, 程正.城际轨道交通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
道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 北京. 2011.北京:《世界轨道交通》杂志编辑部,2011: 7-12.
范征.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郭建民,李虎.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与城市建设的协同耦合发展[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1):8-10.
王治,叶霞飞. 国内外典型城市基于轨道交通的“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12(05):1-5.
陆明,王文江.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探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03):93-98.
王福良,冯长春,甘霖. 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影响的分市场研究——以深圳市龙岗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33(06):765-772.
聂琪,张瑾,张新华,高柳,李彬. 基于 Hedonic 模型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增值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3. 30(01):99-103.
王宇宁,陈洁.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增值效应研究[J].建筑经济 2017.38(02):68-71.
林晓言,陈有孝,刘云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价影响的评估模型及实证——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7-13.
贾洪飞,宗芳,邢欣欣,高研. 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影响的计算[J]. 城市公共交通2009.(01):31-35.
吴奇兵,陈峰. 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应量化计算方法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07):33-36.
张丹.地铁经济对福州城市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6).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