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重磅!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启动

    2月11日,中建三局广州白云机场项目举行“敢为天下先 冲刺廿五亿”誓师大会暨“争先杯”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广大建设者誓师出征,全面吹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的冲锋号角。

     

    活动现场,项目各片区负责人领受劳动竞赛军令状,接过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授旗,并集体作出承诺。中建三局广州白云机场项目经理乐俊介绍,2023年,项目计划完成25亿元产值目标,确保T3航站楼主体结构完成80%、东四指廊建成投产。“作为机场建设领域的排头兵,中建三局将充分发挥机场建设独有的人才、技术、经验、产业链等优势,全面掀起大干快上的施工热潮,用实际行动兑现‘大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承诺。”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中国民航和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总投资达537.7亿元,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由中建三局承建的白云机场T3航站楼、东四指廊,是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核心部分。目前,T3航站楼桩基工程正在收尾,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东四指廊钢结构已全面封顶,当前正进行二次结构、幕墙、金属屋面、安装、精装修等多专业穿插施工。

     

    “我们将把白云机场项目打造成代表数字建造、绿色建造、精益建造最高水平的标杆工程。”乐俊介绍。

    在数字建造方面, 项目将应用一系列“黑科技”,包括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数字化钢筋BIM集约化加工技术、5G无人塔吊远程控制技术,引入地面抹平、墙面抹灰、钢结构焊接、钢筋加工、物资运输等各类智能建筑机器人辅助施工,让施工更快、更好、更安全。项目成立由100余人组成的“BIM智能建造中心”,通过数字化工具软件、集成化管理平台、智能化终端设备,全面推动基于BIM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一模到底”实现设计阶段的仿真设计、建设全程的演练纠偏、建筑构件的高精加工以及机场投运后的运营维护,让施工沟通从对着平面图纸“纸上谈兵”,转变为对着三维模型“指点江山”。

     

    在绿色建造方面 ,在施工阶段,白云机场项目将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建设,采用装配式绿色边坡支护、扬尘噪音监控、垃圾分类回收、照明及消防永临结合、太阳能风能照明等措施,将智能水循环系统回收利用的水用于喷雾降尘、场地清洗,在保证工期、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在运维阶段,白云机场项目将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三星航站楼。T3航站楼充分考虑本地建筑风貌,开创性地在大型航站楼屋面应用薄壳建筑蒸发冷却系统,国内首先设计建造近零能耗登机桥,结合玻璃幕墙可调节遮阳系统、光伏发电、高效机房等先进低能耗技术,综合建筑节能率达到15%以上。项目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达到70%。结合多种绿色技术手段,打造一座绿色航站楼。

     

    在精益建造方面, 白云机场项目是“大兵团作战”,体量大、范围广、专业多,施工高峰期,仅劳务工友就将达1万人。项目应用BIM技术提前排兵布演,将精益建造贯穿施工全过程。通过全过程质量管控,优化止水、砌筑、抹灰等工艺,实现一次干好、一次成优;通过工序合理穿插,控制关键工期节点,实现空间占满、时间用足;通过优化地骨、装配式墙体、地下管廊等设计,采用消防管、地下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等永临结合措施,减少多余工序和措施投入;通过推动项目安全、环境标准化管理,提高资源周转利用率,最终实现“零浪费”“零库存”“零缺陷”“零事故”“零返工”“零窝工”的目标,为机场建设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