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碳路先锋”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成功举办

    6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展览会”现场,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专精特新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碳路先锋”绿色低碳发展论坛顺利召开。大会旨在共同为推动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绿色化发展赋能,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探索新思路。

    图片1.png

    本次活动中,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原一级巡视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叶定达特邀参会。他在致辞中表示,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着力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共同为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绿色化发展赋能。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卫丙戊主任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中小企业要激发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力争在绿色技术领域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面向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应挖掘、培育、并遴选出更多的绿色低碳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化发展,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专精特新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将联合专业机构、产业专家共建绿色化创新中心,助力中小企业绿色化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

    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探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活动组委会携手在全球绿色供应链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领军企业,邀请阿迪达斯、仲量联行、奥雅纳、德迅、以及上海致远、上海金友两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发起“绿色供应链生态循环”倡议,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郑卫见宣读倡议,以生态循环促发展、以绿色低碳链全球,号召行业同仁助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推动行业稳链强链、加快绿色化协同转型与国际化创新合作。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副总裁王若海先生与仲量联行智动办公中国区项目与开发管理董事总经理李晶女士作为倡议代表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到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研究员黄晓丹博士带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主旨演讲,不仅介绍了工业绿色发展的七大成效与经验,而且分析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工业绿色发展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房增强博士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及绿色供应链促进企业融通发展》为题介绍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促进企业融通发展方面带来的机遇。

    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董事总经理徐岱雄先生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智慧创新中心主任汤民,就《城市更新与生态建筑》话题进行了精彩对话,城市更新与建筑碳中和改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的一片新蓝海,必将为广大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创新方向与市场机遇。

    奥雅纳东亚区科技与工业设施负责人陈伟伦、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宝月碳和首席科学家陈绍云分别围绕《工业企业脱碳路径策划及零碳工厂经验》、《双碳背景下CCUS核心技术发展与应用及前景》分享优秀案例与研究成果。

    活动最后,德凯中国作为主持嘉宾与东庚化工、无锡康城建科、北京中景橙石、镧明新材料、上海长肯试验设备等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圆桌交流,在国家的双碳战略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在行动:东庚化工的旋流降膜结晶器具有生产能力强、节能、提纯度高等优点,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降膜熔融结晶产业的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康城建科的七恒零碳粮仓项目获得了国家粮食总局的高度认可。镧明材料成立三年已完成国内首家突破了稀土无机纳米材料的团聚问题,解决了纺织行业染整环节的部分污染问题,在稀土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全球领先。嘉宾们在论坛上深度交流,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本次活动中民协专精特新专委会积极组织专精特新科技成果进行展览,邀请了上海致远、上海品诚控股、杭州超腾绿能等专精特新企业展示绿色低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吸引了中石化新星公司、中铁市政、华盛绿色基金会、宝武欧冶工业品、等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与活动、洽谈合作。中民协专精特新专委会将持续优质专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积极携手行业资源共同构建创新发展生态,重点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