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中国创新疫苗企业——康希诺生物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开发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全球根除脊灰疾病做贡献。根据协议,基金会将向康希诺生物提供项目资助,以支持其基于类病毒颗粒的脊髓灰质炎疫苗“VLP-IPV”的开发。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新冠以来,中国疫苗企业逐渐成为全球卫生健康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盖茨基金会与康希诺生物的合作,正是中国疫苗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疾病挑战的一个缩影。
消灭脊灰,中国创新技术被寄予厚望
脊灰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也称小儿麻痹症,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导致肢体麻痹,并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得益于疫苗的普及,脊灰曾被视为是最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个“被消灭的疾病”。但由于野生脊灰病毒的存在,以及新冠大流行耽误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导致的脊灰病例增加,脊灰却隐有“死灰复燃”之势,消灭脊灰“最后一公里”成了全球的一块心病。
对此,各国政府与全球消灭脊灰行动(GPEI)一直在努力攻克这个难题。今年6月,全球消灭脊灰行动(GPEI)倡议方之一——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的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来访中国时,就公开表示看好康希诺生物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创新技术优势,并希望这款疫苗能尽早加入到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当中来。比尔·盖茨也曾公开评价,中国拥有令人瞩目的经验与专长,一直致力于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够通过分享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为世界作出独特的贡献。
据了解,康希诺生物的VLP-IPV产品是基于其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平台创新研发,生产过程中不依赖活病毒,安全性更高,免疫原性好,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是一款安全有效的非传染性脊髓灰质炎疫苗。
目前,全球主要使用的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及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这两种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到病毒本身,不能有效阻断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此外,在少数情况下,减毒的活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可能会产生变异,从而引发新的流行。世卫组织曾表明,最好的途径之一是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病毒类颗粒去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而VLP-IPV是采用的正是这种技术。
当然,此次合作的达成,另一层原因在于,这几年,中国疫苗整体研发和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奋起直追,在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赶超。比如,康希诺生物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就是世界第三个、亚洲唯一一个博拉疫苗,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则是全球首款口腔吸入式新冠疫苗。过硬的研发实力,也吸引了全球其他合作伙伴的青睐。8月7日,康希诺生物与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阿斯利康达成合作,支持后者mRNA疫苗项目开发等。
众多国际领先企业、全球著名机构纷纷与中国疫苗企业达成合作,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疫苗企业的技术实力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认可。
出海经验足 助力全球根除脊灰大提速
消灭脊灰的“最后一公里”,不仅需要强大技术实力作为支撑,还需要充足的供应能力来保障。而康希诺生物的全球供应能力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已经得到了验证,今年以来,仍在不断加强。
据了解,在2021年,康希诺生物向墨西哥、巴基斯坦、阿根廷、匈牙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全球十余个国家提供了上亿新冠疫苗,并以技术转移的方式助力巴基斯坦、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实现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为出海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年7月28日,印尼总统佐科在成都会见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就联合开发、生产创新疫苗进行情况了解。期间,康希诺生物同印尼生物制药公司Etan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继续加强结核病疫苗、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等产品的在印尼本地化合作。
8月25日,康希诺生物与马来西亚Solution Group Berhad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成为该集团第二大股东,着眼于为东南亚及东盟供应相关疫苗产品。且此前,康希诺生物也已经与其子公司Solution Biologics Sendirian Berhad开展联合生产合作,以技术转移的形式,实现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于马来西亚本地的灌装生产及稳定供应。
技术转移、合作建厂生产等一系列操作,让康希诺生物已经在海外建立起了一条完整的疫苗产业链,形成了稳定的供应优势,能更好地帮助脊灰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充足的疫苗。这对于全球脊灰的控制及消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长期以来努力的目标不谋而合。
可以预见的是,这款VLP-IPV脊髓灰质炎疫苗,在有了基金会的支持后,将更有利于临床申报的推进及产品的加速落地,助力消灭脊灰行动的“最后一公里”,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尽快实现无脊灰的世界。
通过这次国际合作,以康希诺生物为代表的中国创新疫苗企业,在国际上的角色也将越来重要,“大国担当”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得到扩大,为推动全球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