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第七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大会在武汉光谷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现代轨道交通网首创策划,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旨在搭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传播和发表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领域的学术研究实践成果。会议汇聚中国工程院院士、协学会组织、科院高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单位、设计院、轨道交通优秀供应商等500余位嘉宾代表,聚焦“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就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模式、设备设施运维、智慧地铁等展开充分交流与探讨。
本届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城市轨道交通应用案例,来自武汉地铁、天津地铁、南宁地铁等报送的9个案例从众多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烽火“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信息化云平台”项目获得“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优秀应用案例”。
截至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中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9859.5公里。预计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10000公里。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等相关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也为智慧城轨建设规划指明方向。“十四五”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增速放缓,重心逐步向“管理效能提升、运营可靠度提高、服务质量升级”过渡,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智慧地铁分论坛上,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徐秋兰发表《智慧城轨:数据治理引领未来交通革新》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烽火对轨道交通行业的最新观察与理解,以及我们在技术架构研究方面的成果。
大数据是智慧城轨的核心驱动力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力争通过“两步走”,实现智慧城轨建设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将完善“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的体系建设和应用落地,新建城轨交通城市全部采用“城轨云”。实现对城轨业务的全覆盖,数据共享平台与城轨网络安全体系同步建立。到2035年,“城轨云”将成为全行业智慧城轨的支撑平台,届时中国标准的城轨云走向世界,技术先进、数据准确、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平台全面建成,大数据技术在城轨交通全行业深化应用,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数据来源。大数据的发展,也必将在“智慧运维、智慧预防、智慧出行、智慧决策”等应用场景上创造新的应用亮点和创新价值。
烽火城轨云大数据平台,让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更智慧
烽火城轨云大数据平台致力于为城轨企业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数据治理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价值最大化。通过该产品,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共享和可视化,优化交通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支持业务决策和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
智慧运维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车辆位置、乘客流量、设备状态等,烽火城轨云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治理、整合及融合加工,有效支撑车辆智能运维,实现实时车辆信息在线监测、轨旁车辆综合检测、车辆维护生产管理等。同时,烽火城轨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帮助用户深入挖掘数据,发现趋势、模式和洞见,通过运用实时监控车辆位置、运行状态、乘客流量等关键参数,帮助运营人员快速应对问题,精准检修,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智慧预防和智慧出行方面:烽火城轨云大数据平台通过监测和分析运营数据,以及建立乘客服务、安全事故、人力资源、经营分析、财务管理等专题库,依靠地铁车辆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模型和全流线服务,识别潜在问题,改进效率,减少停运时间,提高乘客满意度。
智慧决策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决策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对于优化资源分配、维护规划和未来发展策略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和一系列相关设施,它们需要数据的共享和协作以保障系统的协同运作。烽火城轨大数据平台通过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在实现人机协同和智慧管理的同时,实现多方决策者更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运营。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多年来,烽火一直深耕轨道交通ICT领域,专注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交通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服务,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通信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服务全国24个省市、50余条地铁线,覆盖60%有地铁的城市。同时,在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报告中,2021-2022连续两年位居城轨云集成与服务市场第一。未来,烽火将积极引领数据治理的创新浪潮,将数据资源与乘客服务业务相结合,不断提升运营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增强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及便利性,推动城市交通系统走向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