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青岛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的国联安基金-“国联安恒通3个月定开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国联基金-“国联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同步落地,两只基金合计募集金额达70.6亿元。据悉,青岛银行于今年5月份换领业务许可证正式开办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作为托管领域的绝对“新秀”,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即实现公募基金托管领域难得一见的“双响炮”,足见市场对其展业以来所体现出的托管专业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高度认可。
作为山东省首家获批基金托管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紧跟全行新三年发展战略部署,依托集团资源优势,围绕市场、产品、运营、风控、科技等环节全面布局,不断夯实牌照基础,深耕客群建设,优化服务品质,逐步打造出专业突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并具有生态竞争力的青银托管品牌。
协同发展,资源联动优势凸显
青岛银行资产托管依托集团丰富的牌照优势,倾力打造了基于金融资源互联互通的“海贝计划”,着力推动集团资源与同业资源的协同整合和共生共荣模式,持续构建同业合作“朋友圈”。
作为山东省首家A+H上市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银行近年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青岛银行资产总额达5811.84亿元,集团管理总资产超8000亿元。青岛银行集团在银行、理财、金租领域的全牌照优势为青银托管与基金、证券、理财、期货、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建立紧密业务合作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同业资源,也为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客群空间。
截至2023年6月末,青岛银行金融市场自营投资规模超2100亿元,合作基金公司超40家,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规模超2200亿,资管产品代销规模超200亿元并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依托上述优势资源,青银托管成功打通了投托联动、销托联动等多种业务合作模式,构架起“投、销、托一体化”新型业务合作桥梁。
科学布局,产品谱系日臻丰富
青岛银行资产托管自展业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地方城商行特色化托管业务发展模式,不断丰富托管产品类型,持续优化产品体系。青银托管目前已经与近50家基金、银行、券商、信托等资管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布局基金、专户、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各类资管产品40余只,落地项目规模超100亿元,报送审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超10只,储备各类型托管项目规模超300亿元。
本次两只公募基金的成功落地,进一步完善了托管业务产品谱系,展现了青银托管的综合实力,为未来开拓全产品、全客群托管业务新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精耕细作,高效运营稳健发展
青岛银行资产托管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智能、便捷的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助力客户产品发行与运营工作全面提速,打造青银托管核心竞争力。开户服务“靠前一步”,青银托管与各账户管理机构建立了良好沟通渠道,精简各类账户开立、变更、注销等环节涉及的材料和办理流程,为客户提供靠前一步的服务。
清算服务稳健高效,青银托管依托先进的核算系统和专业的人员队伍,实现了高效、准确、平稳地处理海量核算数据,保障了估值方法的公允性、估值结果反馈的及时性和估值资产的覆盖率。
同时,青岛银行资产托管始终将风险防控作为业务发展的生命线,对产品准入、账户管理、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相关业务环节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内控稽核,着重针对投资监督打造科学审批和全时介入机制,确保托管业务合规性和托管资产安全性,全面防控托管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为客户的资产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系统建设卓有成效
金融科技是保障托管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石。青岛银行资产托管在筹备初期即秉承“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建设理念,先后上线了赢时胜托管业务系统5.0版本、资产托管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资产托管指令支付系统等专业业务系统,全面覆盖托管业务开展的各环节,实现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和集约化操作,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化服务,也稳步提升了托管作业效能。
针对资产托管业务种类丰富且不断升级迭代等特点,青岛银行托管紧跟新时代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可持续性和个性化建设,推动各渠道数据直联、智能化合同比对、自动化文件检测等工具的数字化升级,为客户提供不断优化、更加敏捷、更具智慧的运营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客户多层次、全方位业务需求,为客户带来科技赋能的“惊喜”体验。
珍重托付,共育成长。青岛银行资产托管将始终秉持“专业、合规、高效、周到”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智慧营运”“智慧客服”“智慧管理”和“智慧风控”四大专业业务体系,充分发挥青岛银行集团化协同发展支持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和金融资源互联互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为托管合作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区域经济和资本市场安全、稳健、高质量发展贡献青银托管力量。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