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
传统苗年遇上了13年一次的苗族鼓藏节,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
近10万名游客来到雷山县,
共同庆丰收、过苗年、吃鼓藏。
苗年类似汉族的春节,
是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苗族节日中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
万人非遗巡游、万人芦笙会
万名姑妈回娘家、
十二道拦门酒、祭鼓、讨花带……
人们欢庆过去十二年中获得的丰收,
也预祝以后的十二年中获得丰收!
南猛苗寨位于雷山县的大山深处,
是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被誉为“芦笙舞艺术之乡” 。
万人芦笙会的队伍里,
有一位芦笙制作州级传承人余正江,
他也是国强公益基金会在当地聘请的
公益岗位“老村长”,
这两年通过制作芦笙年收入近10万元 。
非遗传承人余正江(右一)
为了助力这项非遗产业化发展,
基金会在南猛村打造“芦笙共享工坊”试点,
建设共享车间,孵化经济合作社,
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化和规模化,
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
笠泊山居民宿老板,南猛村民余汉学、文海英夫妇
为了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
国华文旅发挥社会企业的产业优势,
提供建筑设计、产品设计、
市场拓客等方面帮扶。
当地村民余汉学夫妇,原本靠养猪为生,
他们把房子改建成民宿,
在苗年节前正式开始了营业,
通过客房、长桌宴、自制特产等收入超3万元,
甚至还收到了明年苗年的住宿定金。
体验高山流水酒,感受苗家人的热情
围着篝火,吹起芦笙跳起舞
福建游客挑着礼物进苗家,满满的仪式感
2021年起,国华文旅在雷山县打造了
故乡里·南猛民宿,
民宿隔壁住着78岁的杨炳珍婆婆,
她是南猛村脱贫户,儿子常年在外打工,
平日靠帮人染土布、做衣服维持生计,
一年收入不到2千元。
雷山苗年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
婆婆手工缝制的苗服一晚上就卖了4000元。
杨炳珍婆婆和国华文旅故乡里·南猛民宿运营负责人史庆杰
杨炳珍婆婆制作当地特色苗服
同时,当地政府联合国华文旅打造了
“智游雷山”全域智慧文旅平台。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
把旅游流量引流到各村寨,
从而实现
“多留一天,多住一晚,多消费一点 ”。
据统计,目前平台总点击量近56.8万次,
预约数字入场券的外地游客占比78.4%。
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为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智游雷山上线“苗年节地图”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