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数字化浪潮中,新兴数字科技正迅速发展,并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动力。其中,物流行业尤为积极,不断寻求突破,纷纷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打造核心竞争力,正成为物流企业的重要目标。致力于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数字物流平台也在不断发力,寻求高质量发展。近日,“2024年数字物流平台TOP10榜”重磅发布,榜单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打造核心竞争力,正成为物流企业的重要目标。致力于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数字物流平台也在不断发力,寻求高质量发展。近日,“2024年数字物流平台TOP10榜”重磅发布,榜单如下:
研究榜单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如货运宝、福佑卡车等在内的数字物流平台仍然稳中有进。同时,国家致力于构建绿色、数字化的物流网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给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无形的力量。数字物流市场在不断优胜劣汰,重新洗牌。那么2024年的数字货运行业这艘大船又将驶向何方?在这里笔者也大胆预测一下。
01. 政府监管更加严格,乱象慢慢退却
数字经济大环境下,网络货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全国各地,不少物流企业在这样的风口,积极转型网络货运,但发展单一且速度过快导致弊端突现,各大平台恶意压价,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损害货车司机权益。
为了解决这种乱象,更好促进“互联网+”货运健康规范发展,各省市相继出台网络货运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了网络货运相关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等等。
2024年的数字物流平台不仅要在运力调度、流程管理等方面做赋能,而且政府也明确表示要加强交通运输的市场监管,尤其是交通、税务、公安、网信等部门的协同动态监管,以此规范货运行业健康发展。
02. 稳中向好,平台饱和发展速度变缓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共有2937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详情请见下表)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网络货运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然而,在2022年上半年,行业仅新增了301家企业,即使将外部疫情反复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增长速度仍然呈下降趋势。尽管网络平台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但货量和运力规模增速并不明显,有些企业只是申请了网络货运经营资质,实际业务并未真正展开。
可以说,这些平台在受政府政策和全球大环境影响下,从“空中飞机”回到了“陆地货车”。甚至有些平台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单纯的数字物流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市场正在逐渐步入理性发展阶段。
03. 数字物流服务商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 成为企业寻求生存的关键支持
调研发现,市面上很多常见的数字物流平台都已经踏上谋求差异化竞争的发展之路。据了解,顺丰、京东物流等物流平台积极布局数字化,提供可靠全面仓储解决方案和服务。
以“数字物流服务商”著称的货运宝,则深耕数字物流服务领域,帮助物流企业搭建全流程数字化物流服务平台,构建私有化、网络化、规模化、智慧化、数字化、平台化的高效协同工业互联网服务网络,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服务体系。
显而易见,数字物流服务商的优势更适合区域化的物流企业,帮助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能。比如,数字物流服务商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智能客户管理系统、智能结算管理系统等,提供企业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更值得一提是在服务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多元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但现在市场上的服务企业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如何去选择才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路货运市场主体缺乏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能力,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公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步伐。所以需要专业的数字物流服务商来辅助物流企业,帮助其实现系统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数字物流服务平台的责任也不再是单纯地为物流企业提供系统,更是全流程生命周期的重塑,为整个物流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