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HL发布行业观察文章指出,通过应对与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相关的区域性挑战,亚太国家正在为数字贸易的增长做出贡献。
数字信息流以强有力的方式将国家、企业和社群联系在一起。正如《DHL全球连通性指数报告》(简称《报告》)指出,这些流动对支持全球贸易增长至关重要。DHL全球连通性指数根据贸易、资本、人员和信息的国际流动来衡量全球化程度。随着国际贸易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全球化"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数字贸易是指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电子商务和服务。当前,对数字贸易的需求正在飙升。2022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约为3.82万亿美元。
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
高质量、高韧性的基础设施是数字贸易的核心。从互联网到海底电缆、卫星通信系统和电信网络等,这些用于支持信息流动的基础设施对文件共享、在线交易、支付处理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全球流动至关重要。
亚太地区国家在支持超高速移动宽带网速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率先实现5G网络商用的国家。研究显示,2023年,中国、韩国和日本在5G网络使用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去年底,中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47%。
数据中心是支持信息流动的基础设施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让企业能够安全存储和传输不断增长的企业数据、应用等。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商务的持续增长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快,亚太地区数据中心行业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300%。到2028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30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12%。
在其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亚太地区的多国政府正在合作建设一个高韧性的海底光缆网络,以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都有一条跨太平洋光缆系统投入使用,并计划至2024年再增设8条系统。这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连接我国广东和香港地区,以及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的全长9400公里的海缆系统。
不过,虽然亚太地区在通过先进技术深化地区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数字鸿沟也依然明显。该地区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仍未使用互联网。弥合这一鸿沟则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行业机构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加速数字化转型
从云计算、视频流媒体到电子商务,亚太地区对数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据预测,到2030年,仅东南亚地区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就将达到1万亿美元,主要得益于精通技术、渴望拥抱新数字化体验的消费群体的快速壮大。
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处理海量数据,从而识别复杂的模式并提出可行的见解。因此,充足的带宽对其应用和有效运行也同等重要。研究表明,亚太地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0.3%。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等都宣布将大手笔投资,推动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规范其部署。
这些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为本地区创造有吸引力的环境,使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能够蓬勃发展。例如,行业领先的制造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物流和生产规划,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支持跨境合作和创新
亚太地区工商界坚定致力于深化知识流动和跨界合作。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企业可发挥协同效应,充分释放本地区的潜力。
在全球创新能力和产出的年度排名中,亚太区国家也一直名列前茅。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世界前五大科技创新集群均位于亚洲且拥有大量知识产权,分别是东京-横滨、深圳-香港-广州、首尔、北京和上海-苏州。
打造更具韧性和互联互通的未来
随着各国在国家战略层面拥抱数字基础设施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部署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各国之间的数据和信息流动也将推动创新中心的打造,进而更便于交流、分享想法,促进新一轮的技术突破。
总之,随着信息流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亚太将成为一个更加互联互通、智能和充满活力的地区,让数字贸易可以在此蓬勃发展。
欢迎关注DHL快递媒体信息微信公众号"DHL快递Views"获得第一手企业资讯
DHL—卓越,只为送达
DHL是服务全世界的物流企业。DHL各事业部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系列,包括国内和国际包裹递送、电子商务运输和履约解决方案、国际快递、公路、航空和海洋运输以及工业供应链管理。DHL在全球超过22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39.5万名员工,将世界各地的个人和企业安全可靠地连接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全球贸易流。凭借针对增长型市场和行业(包括科技、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工程、制造和能源、汽车和零售业)的专业解决方案,DHL被公认为"The logistics company for the world"(服务全世界的物流企业)。
DHL隶属于敦豪集团。集团在2022年营业收入超过940亿欧元。集团始终致力于通过可持续的商业实践和社会环保承诺,为全球发展积极助力,并力争在2050年实现物流净零排放。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