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交通大数据应用领域首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和千方科技(002373)联合发布。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交通行业数据资源情况、应用技术、赋能场景,全方位梳理交通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脉络、展望数据要素×交通运输的未来形态。
《交通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分为六大章节,首次提出交通行业数据应用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并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字孪生、决策智能等技术如何深度赋能交通行业数据应用,解决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同时,报告聚焦交通设施规划、运营管理提升、智能运行优化、出行服务支持等场景,呈现了多个层级的代表案例,对数据要素赋能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和参考。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高级业务主管王超伦解读报告时表示:“近年来,国家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再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在逐步明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改善现有交通格局的发展新思路”。
深 入 三个关键维度 探究交通行业数据应用的发展现状
为了探究交通行业数据应用的发展现状,明确发展痛点,中国信通院联合千方科技(002373)对行业内多家企业展开了调研,梳理出影响交通行业数据应用发展的三个关键维度:数据维度、技术维度和业务维度。
数据维度方面,交通行业涵盖人员数据、车辆载具数据、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环境数据四大类近30小类数据,除了具备传统大数据所强调的5V特征(即数据体量大、数据增长快、数据类型多、数据准确性差、价值密度低)外,也具备复杂关联、实时变化、多源异构、流动性强的特点。
技术维度上看,由于交通行业涉及大量多源异构数据,数据融合技术成为交通行业数据应用的基础;基于数据加机理的数字孪生和模拟仿真技术有助于实现对重点交通场景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支持;决策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优化从数据到洞察、从洞察到决策的全流程,使交通规划、运营决策更为精准。
业务维度方面,报告围绕交通规划、管理、运营等方面梳理了交通行业数据应用的重点场景,并以千方科技近年来承建的“全国公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平台”“辽宁省公路路网监测平台”“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杭州市滨江区大数据+全域交通综合治理”“京哈高速沈山段运行监测预警平台”为例,集中呈现数据要素在部级、省级、市级、区级、路段级应用的落地实践效果。
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行业目前正进入数据智能化阶段。数据智能化的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等方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同时,数据应用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例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或将为交通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提出六大发展趋势 探索数据要素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模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交通行业的数据应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怎样抓住“数据要素×”等重要政策的风口,推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快速落地?交通行业数据应用前景如何?《交通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提出六点发展趋势:
1. 数据流通和应用助力多种交通方式的统筹优化: 跨部门、跨组织的数据流通和应用将有利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优化和整合,实现由传统割裂的交通体系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即“大交通”的方向转变。
数 据要素化助力交通和物流的协同发展: 共享路况信息和货物运输需求信息,可帮助物流企业更准确地预测货物需求和运输量,提高配送精准度;而交通方面则可通过物流的数据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3. 数据应用助力交通行业绿色低碳: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运行状况、排放情况等,评估交通行业的碳足迹和环境影响,为制定更加科学的绿色低碳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4. 5G和物联网技术将助力交通领域数据资源的积累 : 降低交通行业数据采集的成本,提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使交通系统的规划、运营、管理方能够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全面感知。
5. 隐私计算技术将促进交通行业数据的流通: 交通行业中,一些个人数据、位置数据存在着较高的敏感性,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从而实现多源数据的安全利用。
6. 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交通大数据的价值释放: 通过使用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等技术,可实现交通设施的智能化运营,大模型技术也将提升对于交通信息类数据的汇总处理的能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