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蔬食在中国:认知与机会》调研报告发布

    什么因素促使98%受访者愿意增加蔬食饮食?

    本周普罗维植 (ProVeg International) 发布了《蔬食在中国:认知与机会》的消费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一旦了解到蔬食饮食的健康和环境益处,9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会增加蔬食饮食的摄入。

    中国对健康和可持续食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同时政府也推出了多项促进健康和可持续消费的重大政策。此次报告的发布,响应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060"双碳目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政策方向。

    此次调研覆盖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1000名消费者。参与者家庭月总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其中400名为男性,600名为女性。所有调研对象均为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决策者,并对蔬食植物基食品持开放态度。

    普罗维植根据国际研究报告摘取了14项蔬食对于健康、环境、动物、粮食安全的益处描述,再加上美味共15项,来评估消费者对蔬食的认同。(附件)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蔬食和以蔬食为主的饮食方式好处的认同水平为49%,我们称其为普维植影响指数。这表明中国消费者对蔬食饮食的认知仍有提升空间和必要性。

    调研报告中的普罗维植影响指数显示,平均而言,受访者对蔬食饮食的认知水平在49%。

    调研报告中的普罗维植影响指数显示,平均而言,受访者对蔬食饮食的认知水平在49%。在15项描述中,蔬食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得到较高的认同。例如,以蔬食为主的饮食能够降低体脂指数(BMI)和肥胖率,降低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风险。绿叶蔬菜(如羽衣甘蓝、大白菜、菠菜、卷心菜等),含有丰富的钙。某些绿叶蔬菜中的钙的生物利用度(从食物中获取钙的效率)甚至超过乳制品。调研还发现,超过一半的人认同以蔬食为主的饮食方式是最健康且最可持续的。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沈秀华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以植物为主、低盐、低饱和脂肪和低添加糖的饮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欢迎食品制造商、机构和供应商共同努力,继续鼓励消费者采取均衡和可持续的饮食习惯。"

    调研报告中,采用了认同与说服力的矩阵分析。

    调研报告中,采用了认同与说服力的矩阵分析。报告采用了认同与说服力的矩阵分析。在被告知15个描述都有研究根据后,请消费者选出最据说服力的5个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因动物食品可能引起的抗生素耐药性风险,虽然目前认同度低,但被告知后其说服力高。在中国,超过一半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当细菌对抗生素发生耐药,这些细菌造成的感染会变得更难治疗,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和死亡率上升。抗生素耐药性是对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

    调研报告中,采用了认同与说服力的矩阵分析。

    调研报告中,采用了认同与说服力的矩阵分析。报告对植物基食品市场提出了推广建议:最大化利用强认同、强说服力的沟通论点;提升低认同但具有强说服力论点的知名度;以及强化强认同、弱说服力的论点与群众的切身关联度。报告里的认同与说服力的矩阵分析,旨在帮助企业利用数据和分析,纳入营销和传播策略。该矩阵有效定位了15 项蔬食利益描述,显示每项描述的认同程度与改变饮食的说服力程度。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际合作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张志强介绍道:"植物性饮食不但能改善个人健康,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摄入不仅能有效减少碳足迹,还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牛肉和乳制品生产是人为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甲烷在释放到大气后的前20年内,其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采用以蔬食为主的饮食方式,能够将与饮食相关的甲烷排放量减少90%。

    在被告知14个益处都是基于科学研究成果后,98%的调研者表示愿意改变饮食习惯,摄取更多蔬菜,或尝试以蔬食为主的饮食方式。64%的弹性素食主义者非常愿意。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植物性食品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调研报告显示,98%受访者愿意摄入更多蔬食

    调研报告显示,98%受访者愿意摄入更多蔬食普罗维植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暨中国首席代表 Shirley Lu提道:"中国拥有悠久的植物饮食传统和丰富的健康植物食材。本期研究有利于帮助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植物基食品行业向消费者有效传达植物性饮食在健康、环保、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同心协力,创造一个对人类、地球和动物均友好的粮食系统。"

    通过提升消费者对蔬食饮食的认知和接受度,中国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植物基食品等可持续蛋白将为中国的食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食品制造商应把握这一机遇,进一步扩大市场认知和需求。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