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云知声携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亮相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从智慧智能,到绿色低碳,再到多元融合;从服务市民出行,到引领城市发展,再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未停止对发展蓝图的描绘勾勒。2024年6月13日-15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多元融合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正式举行。

    在智慧交通领域深耕多年,云知声一直密切关注AI前沿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此次展会,云知声以山海交通大模型为引擎,带领观众穿梭于智慧交通的未来世界,向业界充分展示了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多元创新成果,引领观众一窥智慧交通无限可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仲建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官波,原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城协副会长沈晓阳莅临展台参观指导。

    ●  以山海为引擎,按下 智慧轨交“加速键”

    依托山海大模型在底层技术领域的加速迭代,云知声结合交通领域多年实践经验和数据积累,构建UniTransport智慧交通大模型,面向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管理、智慧应急指挥、智慧轨交、智慧公路、智慧机场、智慧公交等领域提供综合性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赋能产业升级,并带来诸多引领行业的应用创新。

    凭借智能、高效、可靠等赋能优势,云知声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已在上海、福州、广州、深圳、厦门、南宁、青岛、重庆等多地落地,包括厦门地铁智能客服系统、南宁火车东站智慧客服屏、青岛全息屏智能交互服务终端等在内的创新应用目前已投入使用,共同为城市轨交发展持续打造AI新名片。

    ●  赋能智慧服务,乘客品质出行

    云知声Uni-PIS乘客信息系统基于山海大模型,构建起一个线网中心、线路中心、站点及终端四级一体化运营网络,自适应线网、线路和车站,借助云-边-端协同智算及调度,实现列车运行状态、运营状态、生活资讯、多媒体内容等智能化精准推送、云端大模型跨系统事件推理及边侧、端侧设备人员状态实时监测和管制等功能,保障乘客全程信息无缝衔接。

    Uni-PIS乘客信息系统

    云知声Uni-ICS智慧客服系统通过集成大模型技术和多模态交互能力,可理解并快速响应乘客的各种询问,为乘客与运营人员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可高效理解乘客需求,有效提高传统乘客服务的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水平。

    Uni-ICS智慧客服系统

    ●  运维降本增效,引领管理创新

    依托山海大模型,云知声构建起轨道交通运营参建KMS知识管理系统,将知识服务深度赋能于轨交运营参建业务,实现知识点和任务检查表的智能化生成,彻底革新了传统的人工编写方式,极大提升现场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利用大模型智能抽取生成的知识库,可进一步拓展知识服务应用场景,涵盖了员工培训、运维巡检、客服辅助等日常业务,全面提升了轨道交通业务的智能化水平。

    ●  智能硬件,AI多模态创新

    得益于山海交通大模型的赋能提效,云知声围绕智慧轨道交通业务全场景布局,打造AI多模态智能硬件解决方案。此次展会,云知声落地青岛地铁的全息屏智能交互服务终端、落地南宁火车东站的智慧客服屏、落地福州长乐机场的客服数智人,以及云知声智聆系列麦克风阵列模组、智慧工牌等AI核心智能组件集中亮相,不仅展示了云知声强大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其在智能化交通系统构建方面的深厚底蕴。

    展会期间,云知声发布多模态智慧客服屏,以山海大模型技术为核心,集成语音、触控等多模态交互方式,为乘客打造了一个高效、直观、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向着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众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观点在此过程中不断涌现。而如何将行业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与新兴生产力的创新动力相结合,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不断探索的新议题。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云知声以山海大模型(UniGPT)为核心,以数据和创新为两大引擎,持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驱动城市交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不断引领未来交通出行新体验。

    此次展会,不仅是云知声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是促进行业对话、深化交流并汲取行业洞察的重要契机。展望未来,云知声将继续聚焦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痛点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持续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共筑AI2.0交通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提质换挡!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