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言:“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贯穿中华几千年历史,从最早的只为充饥果腹到如今的追求健康、讲究色香味俱全,延伸出了煎、炒、烹、炸、炖、煮、煲等近百种烹饪方式。尤其爆炒更是占据着中式烹饪的独特地位:当向热气腾腾的油锅中倒入烹饪的美食,响起的“滋啦”声瞬间激发出诱人的香气在厨房弥漫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烟火气”。
而在这些“烟火气”中,却隐藏着一个“呼吸道健康杀手”——厨房油烟 。研究表明,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炊具上做饭1小时,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相等于每天吸两包烟。
科普 1: 为什么会产生油烟?
厨房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
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时开始汽化分解,微油滴形成了肉眼可见的青色油烟;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和食材的加入,油脂分解速度加快,食品中所含水分及其他成分急剧汽化上升,其中冷凝成雾的部分和油烟一起混合形成油烟雾,并伴有刺鼻的气味。
科普 2: 厨房油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别小看这些烟雾,它可不止是呛人、熏眼、油腻那么简单。数据显示,厨房油烟中的PM2.5颗粒约占油烟总量的75%以上,还包括约300种有机气态污染物,如苯并芘、多环芳烃、挥发性亚硝胺、醛酮类化合物类等,它们都对健康有很大影响。
其中,醛类如丙烯醛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道黏膜有害,苯并芘 则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质,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肺部组织病变,从而引发癌症;油烟附在皮肤上 ,也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导致皮肤表皮因子和血管生长因子及细胞活性功能下降,久而久之,皮肤会变得松弛无弹性、出现皱纹、暗黄又粗糙……因此,为了减少油烟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科普 3: 如何有效减少油烟危害?
1、 早开、晚关油烟机
做饭前先开油烟机而非油烟可见时再开,烹饪结束后保持油烟机运行几分钟后再关,遵循“早开晚关”原则。
2、 多蒸煮,少煎炸
以炸、爆、炒、煎等烹饪方式导致的肺癌风险高于其它方式,建议多采用炖、煮、蒸、凉拌等方式烹调,不仅能减少油烟产生,还能减少高温烹饪导致的营养丢失及每天的油脂摄入量。
3、 勤刷锅底,多通风
长时间不清理锅底,容易在锅底形成一层厚厚的锅垢,当高温加热时,它就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所以我们烹饪时不仅要打开油烟机,还应适当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使得油烟尽快散出。
4、热锅冷油、 控制油温
热锅冷油是炒菜中最常用的技法,它的正确做法是先把炒锅刷洗干净,放在火上把锅里的水分烧干后,继而将锅烧热,再倒油。油下锅之后油温达五六成热时(油面波动加剧,还没产生油烟),就要放入食材。如果等油冒烟再放菜,油烟中多环芳香烃类含量相当于吸25~70支烟,PM2.5质量较推荐做法高300多倍。热锅冷油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产生致癌物质、保护营养成分不受破坏,也不容易粘锅。
5、选择 高烟点食用油(烟点200℃以上为宜)
烹饪时油脂的温度越高,加热食物的速度就越快,烹饪出的食物也就越鲜嫩。但不同的油脂其烟点也不同,低烟点的食用油在高温烹饪下更容易产生油烟。此外,多次反复烹饪过的油也比新鲜的油更容易产生油烟。
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净享厨房美好“食”光
所以,选对高烟点的食用油是健康烹饪的关键,推荐选用“高烟点 ·高油酸 ” 的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
据了解,齐云山公司为打造一款“更适合中式烹饪的高端健康食用油”,投资超亿元引进德国、瑞典、美国、比利时等世界一流的油脂压榨、精炼、自控等技术和设备,甄选赣南地区当季饱满新鲜“高油酸”油茶籽,经人工采摘、晾晒、AI自动分选去杂、塔式烘干、茶籽冷压榨、茶油全密闭连续自控精炼、全自动包装等工序,全程遵循绿色、有机生产标准,打造出烟点高达 232℃、油酸高达87%的 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 。
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富含植物甾醇、VE、角鲨烯、茶多酚等多种天然营养物质,其高达232℃的高烟点,赋予了它极好的耐高温特性,即使高温加热也不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油烟,充分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和原汁原味,还能有效保护烹饪者的呼吸系统,减少油烟致癌的可能性。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不仅是美食爱好的首选,也是健身爱好者、肥胖患者、产后妈妈等keep身材的不二选择。
齐云山高油酸山茶油,让每一个中国家庭净享厨房美好“食”光!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