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刘建永:曾为社会活动家,今为大律师

    一提出采访要求就被刘建永委婉拒绝了,他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不值得被关注。”再三沟通后,他才接受了媒体采访。

    如果不是提前做了功课,眼前这位戴着眼镜,形象儒雅的中年男人,大概让人意想不到他曾经是一位“叱咤江湖”的社会活动家、前著名调查记者,现如今声名远播的律师。

    上图:刘建永律师在法庭上

    支持改革的网络上“风云人物”

    刘建永冷静地观察到,尽管风云变幻的世界仍有动荡,但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应该迅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力推动改革开放,尽快发展起来。于是,他在网络上发表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不能否定》一文,此文一出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众多媒体竞相转载。刘建永用行动表明了他坚定支持中央政府改革的立场,他认为,“唯有改革,中国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性,才有机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证明,改革让华夏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也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综合国力排名第二的世界大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验证了刘建永的洞察力是敏锐的、正确的,也彰显了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从著名者到大律师

    由于酷爱文学写作,刘建永自中学就开始发表作品,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公开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还在读大一时就加入了市作家协会,还被市广播电台专题采访报道。2002年,刘建永抛弃体制内的事业编制,南下深圳成为了一名记者。十数年的新闻之旅使他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调查记者。

    矢志不渝推动良法善治

    在刘建永的律师生涯中,有几个案件让他印象深刻,也让他对人性、家庭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在一起案件中,某家庭的妻子因涉嫌介绍卖淫犯罪被抓进看守所,而丈夫却对妻子漠不关心。这一案件让他深刻认识到家庭对一个人成长和命运的重要影响,也让他更加坚信,必须从源头上去防范犯罪,关注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他深知,每一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人性的复杂与多变,而律师的职责就是透过法律的视角,去洞察人性的本质,引导人们走向正途。另一起“杀猪盘”诈骗案中,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因一时失足误入歧途,诈骗了一个受害人巨额资金,却最终只得到了微薄的提成。面对可能长达十几年的有期徒刑,这个年轻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惧。刘建永作为辩护人,没有放弃他。他深入调查案件证据和细节,据理力争,最终在法庭上为当事人争取到了较轻的刑罚。这一案件让他更加坚信,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更在于给予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机会,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彰显法治的宽严相济。

    律师职业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更是一种理想和责任。刘建永律师追求极致的文书表达和法庭口头辩论技巧,但更注重的是更高精神层面的格局和胸怀。在他看来,律师在办案时要有悲悯和慈悲之心,不能成为办案机器。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案件背后的人性故事和社会问题,用正义和悲悯之心去感化每一个当事人,去触动每一个听众。他认为,律师的工作不仅要力争胜诉,更要向社会传递正义,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

    在刘建永看来,正义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正义是律师职业的灵魂和追求,而智慧则是实现正义的手段和工具。他用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个个危机,为当事人赢得了公正的裁决;他用正义和悲悯之心关注着每一个案件背后的人性故事和社会问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法治的信仰与担当。他的职业生涯,就是正义与智慧交织的生动写照,如同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奏响了法治社会的美好乐章。

    除了身体力行践行法治,刘建永还带领律师团队参与了大量具有法治建设典型意义的案件,这些案件的辩护与代理具有公益性质,大多是无偿的,有的仅仅收取最基础的成本费用。“只要对法治建设有益的事情我都会去做”,刘建永认为,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得失是微不足道的。他最喜欢是林则徐的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要燃烧“大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国家的法治事业中去,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布道者”,做良法善治的“守夜人”。

    天下为公的壮志豪情

    不仅在中国,同样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律师这个职业尽管赚钱,令人羡慕,但“声誉”其实并不好,很多人认为律师为了赚钱不顾他人死活,刘建永要改变这种观念,他要做一家有情怀、有温度的律师事务所。他以深沉的家国情怀为出发点,以推动国家法治和社会良性转型为己任,以法律为工具,以个案为抓手,日拱一卒,点滴挪进,矢志不渝。他为市场经济摇旗呐喊,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和谐、自由、法治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奋斗不息,义无反顾。

    他创办的四川安公律师事务的愿景是“除暴安良”“天下为公”;使命是“心系天下”“以法济世”。他以人类福祉为念,以慈悲为感召,富有终极关怀精神和浓郁的底层情怀。他积极投身于全球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长期向全球各地贫困人口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弱小、无助者,给他们以力量、勇气和希望。他和他的律师团队大量参与法律援助案件,迄今为止,已经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欧盟地区、南非、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外籍人士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同胞获得了他们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律师执业多年来,他们的客户及受援者遍及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频频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就公共事件发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宪法法律的正确实施大声疾呼。

    法治建设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刘建永不仅构筑了个人职业生涯中巍峨的“高峰”,更为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法治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接力前行。刘建永的故事,是法治中国梦中一个生动的注脚。我们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加入到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法治中国的梦想必将照进现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人物名片

    刘建永,男,汉族,1978年9月生,山东省兰陵县人。四川大学法学学士、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理学硕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前著名调查记者、著名律师、作家、社会活动家。现任四川安公律师事务所主任。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