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破基层负重之茧,筑实干兴业之基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里,基层干部本应是冲锋陷阵、为民谋福的急先锋,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顽疾却让基层陷入了重重负累。基层减负,绝非是一场可有可无的 “松绑秀”,而是关乎基层活力释放、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之举。

    曾经,文山会海几乎将基层干部淹没。层层加码的会议,冗长且内容空洞的文件,占据了他们大量时间与精力。许多干部每日疲于奔命于各类会议之间,机械地记录、传达,真正用于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的时间被无情挤压。过度留痕更是如影随形,事事要记录、处处要拍照、时时要汇报,工作成效仿佛只能通过堆叠如山的资料来彰显,这不仅束缚了干部的手脚,更让基层工作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远离了务实初心。

    如今,基层减负的春风吹遍大地,为基层带来了新气象。精简会议与文件,让干部从 “会海文山” 中解脱,有了更多时间去倾听群众心声,精准对接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避免过度留痕,使干部能够轻装上阵,将精力聚焦于民生实事的推进。这不仅是工作负担的减轻,更是工作导向的重塑,引导基层干部回归服务本质,以实干精神书写基层发展新篇章。

    基层减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让基层干部在宽松务实的环境中,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凝聚干事合力。唯有如此,基层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撑。(柳超)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