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预制工作全面启动 打造亿吨级能源枢纽新标杆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十二项目部(通讯员 冯刚 邱君)‌ 近日,由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十二项目部负责预制的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预制工作在东疆预制场全面启动,该工程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的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项目,该工程将新建4个7万吨级煤炭泊位,码头总长度达1349米,设计前沿底高程-15.00米,可满足大型散货船舶全天候靠泊需求,进一步巩固黄骅港作为北方煤炭运输核心枢纽的地位。

    五期工程码头主体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创新应用700mm×700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方桩,桩长约50米,深入海底持力层⑦3粉土层,确保码头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码头平台划分为22个结构段,排架间距7米,单榀排架布置9根基桩,形成稳固的立体支撑体系。工程同步推进筒仓堆场、重车场及翻车机房建设,与四期工程形成集约化作业网络,大幅提升煤炭储运效率。

    十二项目部率先实现技术革新突破——首批12根‌700mm×700mm预应力空心方桩预制工作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国港口工程材料向“高耐久、低能耗”方向迈出关键一步。项目创新采用C50F300级高性能抗冻混凝土,单根方桩混凝土用量达21.82立方米,配合55.65吨高强度钢筋骨架,形成“钢筋铁骨”的复合结构。经测算,该新型混凝土在-30℃冻融循环环境下仍可保持结构完整性,盐雾腐蚀耐受性提升40%,完美适配渤海湾特殊海洋地质环境。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通过优化胶凝材料配比,将每立方米混凝土碳排放强度降至280kg,较传统工艺锐减30%。若以五期工程全部261.84立方米预制混凝土计算,相当于减少78.5吨二氧化碳排放,约等于5.2万棵树木的年固碳量。这一突破既攻克了海洋工程材料耐久性难题,又为《绿色港口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目前,预制场正通过智能化温控蒸养系统,确保首批构件28天强度达标,为后续海上沉桩作业奠定坚实基础。

    黄骅港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陆域距沧州市区90公里,水上北接天津港、东连山东龙口港,形成覆盖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两小时物流圈”。五期工程投产后,黄骅港年吞吐能力预计突破3亿吨,为华北地区能源保供和“北煤南运”战略提供强力支撑。这座现代化煤炭码头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港口智能化、低碳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