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长垣经济发展秘码解读与冷思考

    从官媒披露的数据看,2024年长垣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值得骄傲。地区生产总值(GDP)‌:2024年长垣市GDP达到704.11亿元,稳居全省县域前10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3.68亿元,税收收入40.14亿元,税占比达74.8%,收入规模、税收规模、税收比重分别居全省县市第5位、第1位、第13位‌。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1-7月份,长垣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全省和新乡市平均水平,居新乡市第3位‌。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5%,高于全国、全省和新乡市平均水平‌。

    长垣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是长垣市委、市政府与全市市场主体真干实干的结果。是坚持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务实创业不折腾的结果。

    其典型做法是:

    一、 优化产业生态:围绕构建“4+2”产业体系,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起重装备产业实现行业总产值381亿元,被授予“起重机械之都”称号;医疗器械产业克服困难走出下行调整期;建筑防腐业向上游制造业延伸,2024年产值完成525.8亿元。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园、数字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二、坚持创新驱动: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抓手,成立企业创新联盟,与100余家高校院所深化合作。每年列支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创新奖励资金,累计发放8.28亿元。累计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等,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6个。

    三、强化资本支持:建立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通道,发挥蒲慧金服平台作用,创新金融产品。2024年,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高效运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投放贷款19.7亿元。

    四、推进城乡融合:聚焦建设“中等城市”,推进城乡发展“理念、产业、交通、生活、治理、文明”六大融合。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四通三化一规范”实现3年任务2年落地。

    五、推动区域协同:深入贯彻长封一体化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两地政府月度联席会议机制,抓好产业导入,舒适医疗、国图包装新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3D打印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

    六、优化营商环境:紧扣建设全省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创特色。坚持“一把手”工程,建立“产业链+企业服务”机制,2024年累计解决企业问题500余条。深化改革,推行“你承诺、我就批”新型审批模式,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0.5日办结”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垣人,深知长垣取得好成绩来之不易!长垣市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实出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长垣市的经济结构还较为单一,主要依赖特定产业,如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和防腐产业等。这种单一结构使得经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这些行业受到冲击,整体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

    ——创新能力不足:尽管长垣市在某些传统产业上有一定优势,但整体创新能力乏力,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人才相对短缺:长垣市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活配套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难以吸引外地人才,本地人才也容易外流。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虽然长垣市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交通、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基础设施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拓展能力。

    ——融资还相对困难:中小企业是长垣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扩张和技术升级。

    ——环境保护压力: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长垣县的传统产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或转型升级,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区域竞争加剧: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垣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区域竞争压力。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是长垣县需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开拓不足:长垣市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有限。企业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难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针对这些问题,长垣市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才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吕佩义)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河南思客》总策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