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供应链不稳定、消费需求疲软等多重挑战下,创维数字(000810)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稳健的市场策略和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在2024年度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根据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创维数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达到0.22元。同时,创维数字再度展现了对股东的慷慨回馈,年度内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近六成,展现出对股东价值的长期承诺。这份成绩单背后,也正是创维数字从技术深耕到生态构建的战略升维。
穿越周期:技术筑基与生态协同的双重突围
面对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引发的供应链震荡,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的价格混战,创维数字选择以技术创新筑牢护城河。创维数字依托“系统+终端+应用”的生态链布局,在智能终端、专业显示、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形成协同效应。2024年,其智能终端业务深度绑定国内外主流运营商,不仅在国内电信、移动、联通等集采项目中多标包领先,更在海外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实现订单增长。尤其在8K超高清赛道,创维数字以技术先发优势拿下移动集采头名,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升级。
AI技术的融合创新成为破局关键。创维数字率先将多模态AI植入终端产品矩阵,推出AI带屏机顶盒、3.2T算力极光盒子等差异化产品,并与大模型厂商共建技术生态。正在研发的AI智能眼镜,规划从骑行、徒步等垂直场景切入,逐步构建覆盖户外生活的智能交互体系。这种“场景定义产品”的思维,正在重塑消费电子的人机交互范式。
第二曲线:车载显示与运营服务的价值跃迁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创维数字以Tier1厂商身份卡位智能座舱赛道。为吉利、奇瑞、长安等十余家车企供应车载显示系统,推动专业显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4.90%,达12.27亿元。通过新增5家主流车厂客户及42个重点项目定点,创维数字在车载人机交互领域建立起技术壁垒。与此同时,传统工控显示业务加速向无人机、充电桩等IoT领域延伸,以技术迭代对冲手机模组的红海竞争。
运营服务板块则通过精细化升级打开增长空间。2024年营收3.92亿元,同比提升20.88%,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标准化服务延伸至场景化解决方案。从宽带安装到智能家居调试,创维数字正从“硬件供应商”转向“数字生活服务商”,这种转型在海外运营商市场尤其显现出差异化价值。
股东共赢:分红注销构筑价值共同体
在新“国九条”政策引导下,创维数字通过“现金分红+注销回购”组合拳深化股东回报机制。继前三季度每10股派现0.8元后,年度再推每10股派现0.5元,全年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达59.17%。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创维数字对862万股回购股份进行注销,通过缩减股本提升每股含金量。这种“与投资者共享成长”的姿态,既响应了监管层提升上市创维数字质量的政策导向,也彰显出管理层对创维数字内在价值的坚定信心。
未来锚点:AI赋能与全球化零售破局
面向2025年,创维数字确立“技术驱动+场景落地”的双轮战略。在运营商业务端,创维数字将强化AI对终端产品的赋能,开发具备自然语言交互、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设备;在零售市场,计划搭建海内外共享渠道平台,通过爆品策略切入C端消费场景。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领域,随着智能座舱向“第三生活空间”进化,创维数字计划整合车载显示与AI助手功能,打造跨设备互联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创维数字正在构建“光通信-超高清显示-空间计算”的技术闭环。其布局的下一代空间计算技术,或将与VR/AR、车载HUD等场景深度融合,这为打开元宇宙入口埋下伏笔。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创维数字计划将中国市场的技术沉淀与海外本地化需求结合,针对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开发适销产品。
总结
当行业陷入“量价齐杀”的困局,创维数字选择了一条更难却更可持续的道路:不做参数内卷的跟随者,而是成为场景创新的定义者。从AI终端矩阵到智能汽车生态,从股东价值重塑到全球化零售破冰,这家老牌科技企业正以“技术+生态”的双重进化,书写穿越周期的成长样本。在消费电子下半场的竞争中,这种既深耕制造根基、又敢押注前沿创新的平衡术,或许正是中国智造突围的关键密钥。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