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建证城长 向“新”而行】科技赋能高原天路—G316项目公路建设创新纪实

    中建新疆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合作市G316至S326连接线(西宁道至勒秀镇)公路工程项目位于甘肃省南部高原地区,平均海拔达3200米,全长24.7公里,包涵1.8千米的隧道。项目针对高海拔隧道施工开展施工技术研究,隧道进出口均涉及百米以上浅埋段施工,且受多年冻土影响,施工难度极大。然而,项目团队凭借科技手段,成功突破重重难关,成为区域交通建设的新亮点。

    01. 科技助力,超长浅埋段施工实现精准突破

    施工过程中,团队始终遵循 “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 原则。通过运用地表注浆、全断面超前预注浆等先进技术,对洞内、洞外进行预加固防护。借助先进的支护结构,有效约束岩体变形,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超长浅埋段施工提供了创新范例。

    02. 科技改良,破解高寒地区混凝土施工难题

    受地理位置影响,每年 12 月至次年 4 月,项目所在地气温持续低于 5℃,不符合混凝土工程常规施工条件,施工周期严重受限。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开展科技 “改良” 行动:选用水化热较高的中抗硫酸盐水泥,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掺入特制外加剂,显著提升混凝土(含喷射混凝土)抗冻性能;利用加热设备预热拌和用水,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对原材料、运输及养护环节采取全方位保温措施,精准保障施工面温度,确保混凝土工程在负温条件下顺利进行。

    03. 科技监测,隧道表观变形动态精密测量

    项目隧道的百米以上浅埋段,埋深均在 20 米以下,且处于冻土地区,围岩变动特性与其他区域差异显著。施工中冻土层融化易扰动周围岩层,引发多种风险。项目团队在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针对已施工区域实施严密监测。运用各类传感器,对钢架应力、连接筋应力等 12 个关键方面进行监控,并将所有传感器统一接入终端,实现数据即时自动化监测,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施工过程中科技小组成员将 QC 活动、BIM 技术等科技辅助手段与施工技术深度融合,持续创新与总结,取得了丰硕成果。受理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发表论文 14 篇,荣获省部级工法 2 项、建工级工法 2 项,斩获省部级以上 QC 成果奖 3 项、BIM 成果奖 4 项。这些成果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合作市公路建设项目正以科技为引领,书写着交通建设领域的创新篇章。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