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风起云涌的当下,企业如何在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突破,成为众多从业者思索的关键问题。近日,湖北宏鑫康隆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向伦贵做客权威品牌纪实访谈节目《中国品牌访谈录》,与主持人刘小唯展开深度对话,为行业带来了一场关于品牌数字化成长的思想盛宴,也为自身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权威平台赋能,品牌魅力初绽
《中国品牌访谈录》作为央视媒体旗下的专业平台,肩负着“讲述中国品牌故事、树立品牌形象、传播品牌价值”的重大使命。它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公信力,通过对话企业核心决策者,深入解析品牌发展密码,为众多中国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借鉴与经验参考。
湖北宏鑫康隆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受邀登上这一权威舞台,无疑是一次展示自身实力与魅力的绝佳机会。专访视频于九月末在央视频官网发布后,迅速吸引了全国网民的关注,让更多人开始了解这家在数字领域默默耕耘、积极创新的企业。
业务矩阵多元,公益创新吸睛
访谈中,向伦贵副总详细揭晓了公司的核心业务矩阵。围绕数字化生态,公司精心布局了三大产品板块:以社交为核心的一个圈圈APP平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互动交流的线上空间;专注公益赋能服务的一起益事APP,以独特的公益模式成为访谈中的一大亮点;聚焦短剧与小说板块的阅瞬圈APP,满足了用户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针对数字文化领域的阅说圈APP也正在筹备内测上线,未来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业务版图。
其中,一起益事APP的创新公益模式尤为引人注目。公司秉持“科技向善”的核心理念,搭建了专业化的数字公益平台。凭借SaaS技术优势,依托广告盈利转化的绿色积分体系,吸引合法资质的公益机构入驻。用户可以自主将参与绿色任务所得积分捐赠给心仪的公益机构,而公益机构则在平台“发票开具 + 流程溯源”的全程监管下,进行合法资金募集与提取。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公益资金募集的法律与安全问题,还打破了地域与服务领域的限制,为各类公益机构提供了数据与流量支撑,让公益行动更加高效、透明。目前,“一起益事”已与多家公益机构达成合作,即将启动公益机构入驻行动,未来有望在公益领域掀起一场数字化变革。
创业历经波折,转型铸就辉煌
回顾企业的创业发展历程,向总坦言并非一帆风顺。早期,团队因跨领域盲目扩张遭遇了挫折,但这一经历也成为了企业转型的关键契机。2019年,公司重整旗鼓,成立技术公司,确立了“先建流量生态平台、再做品牌孵化落地”的发展路径。凭借“小成本试错、高效率迭代”的策略,公司从仅有4人的初创团队起步,成功完成了一个圈圈APP商业模式的验证。
经过6年的积累与沉淀,公司技术团队已壮大至近30人,旗下三大APP产品累计用户突破450万 +,发展成为综合性数字化服务平台。公司不仅为入驻平台的企业商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工具赋能,还通过精准流量匹配助力其提升营收,构建起了“技术 - 数据 - 流量 - 商户”的良性共赢生态。
品牌生态宏大,孵化培育并举
在访谈中,向总特别介绍了企业的品牌生态核心计划。公司将联合行业优秀人才领跑者,共同致力于3000 + 民族品牌的孵化与培育。为了保障品牌质量,宏鑫康隆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健康、生活、刚需、平民化”为四大准则,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全程进行监督,率先打造1 - 2个自有商标样板品牌。后续,针对合作推广品牌,将开放商标授权,助力其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在品牌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商户自主运营售后 + 平台全程品控监管”的机制。通过利益绑定、统一控价、品质溯源等手段,确保售后响应效率与品牌孵化质量,从而保障每一个品牌的口碑与竞争力。这一宏大的品牌生态计划,展现了公司的远见卓识与社会责任感。
规划明确清晰,未来前景可期
谈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未来规划,向总明确了三大方向。首先,坚守“稳健与安全”的发展底线,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其次,持续迭代算法技术,强化生态建设,夯实产品矩阵及流量用户扩张,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依托现有流量基础,加速首个品牌符号落地,为3000 + 品牌孵化计划树立标杆。
这一规划既顺应了数字时代技术创新的核心需求,又延续了企业“务实稳健”的发展基因。此次受邀做客《中国品牌访谈录》,对于湖北宏鑫康隆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具有多重里程碑意义。从品牌层面看,借助国家级访谈平台的影响力,公司首次系统对外展现了从“技术深耕”到“流量积累”再到“生态共建”的品牌成长路径,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公信力,为后续吸引潜在商户、复合型人才与合作伙伴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从行业层面看,其“技术筑基、流量赋能、生态共荣”的创新实践,为同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范本,彰显了科技企业赋能千行百业的责任与价值。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湖北宏鑫康隆科技有限公司以“稳健长久”的品牌理念为指引,以“科技技术赋能未来”为动力,正从单一产品开发者向品牌生态构建者华丽转身。面向未来,随着算法的不断迭代与生态的日益完善,这家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必将在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贡献更多新动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