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今年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上市标准过于单一和陈旧,不适应新经济,导致大量优质的上市资源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流失海外,这一直是A股市场发行体制的“痛点”。来自今年两会的种种信息显示,从监管部门到学术界以及企业界,改革现有发行体制,增加其包容性,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正在广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发行制度改革今年将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一直以来,受制于A股的发行体制原因,大量的优质境内上市资源流失海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31日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公司的市值之和占到总体市值的73.9%。

    在今年两会上,这一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全国政协委员谢卫在其提交的“关于新时代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建议”提案中表示,优质的新业态上市公司普遍流失是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1999年开始,新浪、搜狐、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一大批国内互联网公司赴海外和香港上市,这些企业上市后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2月8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的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11%强。普通百姓在享受到这些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交易便利时,却难以在资本市场分享这些企业的发展成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其财务指标、治理结构、效率要求往往难以满足A股的上市标准,这反映出国内A股上市审核标准与制度安排没有很好地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大量新经济不断涌现的时代要求。

    他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目标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新业态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当下国内A股上市的标准和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在境内上市。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在拟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新’经济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提案”中表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时期,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等使得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三新”经济具有高度的资本依赖特性。必须通过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帮助企业获得研发及其它相关费用,帮助企业持续推进创新,取得市场优势,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并创造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提高企业和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

    实际上,目前在证券监管系统,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交易所,对这个问题都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证监会在2018年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改革上市发行制度。要保持IPO常态化,稳步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支持“四新”企业的问题,证监会支持国家战略性新经济企业是一个导向,重点是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的企业,会从IPO等方面予以支持。他表示,证监会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支持新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抓紧推进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提供条件,做试点和准备工作,深交所层面的规则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今年深交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新经济,要对“独角兽”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开设绿色通道。

    从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反应来看,这些企业也对回归A股市场充满了兴趣。在这次两会上,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表态愿意回到A股。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一直希望百度能够整体在国内上市,因为主要的用户和市场都是在中国,如果主要股东也在中国就是最理想的情况。他表态,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早回到国内股市。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也表示,将寻求在A股上市。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川则回应,搜狗用户本来就在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也有利中国股民。之前有一些政策限制,国家正在做很多努力,如果政策打破,可能会回到A股。他认为,科技公司回归A股将是一种趋势。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