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眼擎科技朱继志:机器视觉靠 AI 起飞,需要通过成像引擎技术落地

    DeepTech 深科技主办的 2018 半导体产业大势论坛上周末在北京召开,多位重磅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半导体、芯片行业的见解,其中既有半导体行业的老牌厂商,也有 AI 芯片初创新秀。

    朱继志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专业,曾任职于中兴视频通讯部,随后在国内最大的芯片分销商担任VP。他于2014 年创立眼擎科技 (eyemore),是专注于研发成像引擎的原创高端数字芯片企业,致力于解决AI视觉产品现场部署的实施问题。

    图 | 眼擎科技创始人、CEO 朱继志在 2018 半导体产业大势论坛上演讲

    很多 AI 图像识别公司称其图像识别率可以到 95%、98%,甚至是 99%。但是,朱继志指出这些是实验室数据,有个前提:图像源良好。

    而到实际部署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没人能够保证图像源是好的,这就像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从 AI 视觉产业链来看,从前到后包括四个环节:镜头、CMOS、成像、图像识别,前端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后端的图像识别效果。

    眼擎科技专注于 AI 视觉成像,解决应用场景的复杂光线导致的成像品质不稳定问题。我们认为以后的 AI 应用中的视觉的成像,应该像我们眼睛一样,能够自动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生成高品质的图像给到识别环节,帮助AI视觉大规模落地。

    根据这段 eyemore 成像引擎实测视频来看,环境是在隧道里,暗部的成像也很清晰;以及在光学实验室里面,非常晃眼的大灯直射情况下,eyemore 的成像也非常清楚。

    朱继志解释称,暗部环境中的拍摄往往会有很多噪点,而eyemore 成像引擎芯片不仅可以在暗光中清晰成像,而且对于物体的颜色、细节以及层次都能做到高保真地还原。

    朱继志强调,要理解成像行业的现状和未来,需要先看它的历史。

    视觉成像从胶卷时代开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数码成像时期,当时的核心技术被日本公司垄断,他们为数码成像开发了 ISP 架构,成为行业标准。这一架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被沿用至今,尤其是在各个领域的摄像头应用:安防、汽车、手机、机器人等。

    AI 时代的到来对视觉成像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动驾驶、机器人等行业要求机器视觉能够在全天候、各种环境中精准成像。而传统数码相机,既使是价格昂贵的专业级相机,其 ISP 架构都不能解决复杂光线下的成像问题,拍照时候也常需要打光。

    总结来说,ISP 架构不具备复杂光线下的自适应能力,仅对架构进行优化是无法实现这个效果的。

    “我们做了一个全新的成像技术架构,也就是成像引擎。”传统的芯片的架构是讲功能的,CPU 上面有 OS、有 App,这是一个中心化的过程。而眼擎科技打造的全新的 AI 成像引擎架构包括了算力、算法和数据,在优化数十倍算法的前提下,大规模提升算力,在积累丰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百种的场景测试与验证,从而确保成像引擎的暗光能力比人眼高 8 倍,降噪能力比摄像头高 64 倍,逆光能力比摄像头高 32 倍。

    朱继志认为,以前整个芯片业是一个中心化的过程,CPU 是中心。现在是 AI 时代,算力可以不一样、算法可以不一样、数据还可以不一样,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能够为整个产业带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AI 驱动着行业革新,要求技术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产品。

    在 AI 芯片领域,眼擎科技的初衷是做 AI 视觉领域的原创高端数字芯片,目标成为成为产业金字塔中的头部企业。

    在朱继志看来,初创公司往往要先解决销售和推广芯片的难题。“我有十年视讯产品开发的经验,又有着八年的芯片分销推广经验,在近二十年的行业积累中,见过很多芯片创业的失败案例,很多芯片其实很好,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市场模式,最后都失败了。”

    “我们的商业规划是一个 3+2+2 的模式,前三年时间我们用来集中做全新的成像引擎架构的技术研发,技术与产品相对成熟后开始从今年走向市场。"眼擎科技现在已经可以提供成熟的成像芯片,今年内将实现芯片量产。同时眼擎科技提供开发工具套件、提供模组、提供IP授权、以及深度的定制和全栈式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眼擎科技主要销售模组,因为“客户很多,来自于各个行业,我们希望降低验证、测试、使用我们芯片的门槛。所以,为了加快速度,我们会以模组的方式进行销售。”

    很多公司宣称使用英伟达的 GPU,但是,他们当中有能力直接用 GPU 的并不多。实际上英伟达的销售主要是以板卡或者模组的形式,同时也会针对应用形成各种行业通用的参考设计。而眼擎科技也正是这样的一套商业逻辑。

    眼擎科技未来两年的目标是通过在自动驾驶的、安防、医疗、3D 扫描、工业检测等AI视觉技术大规模应用的行业领域里逐步完成 design-in,从而获取行业里面的高端客户。

    芯片行业新的市场形成时,如果能把高端客户或者客户的高端产品design-in 进去,那就可以逐渐完成从技术壁垒到客户壁垒再到生态壁垒的晋级,从而成为一个行业头部的芯片公司。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