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地沟油”变柴油要过这三道坎

    随着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B5生物柴油调和基地即将调试启用,“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进入终端销售市场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这一既能解决食品安全痼疾又能节能环保的好事,面对上海年底前将铺开供应B5生物柴油的200座加油站,怀抱近60万吨生物柴油,销售终端的压力与隐忧仍在。

    食品安全“悬剑”反成能源环保利器

    “地沟油”就像是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一把剑。而B5生物柴油正是利用废弃的“地沟油”,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后,与普通柴油按照5比95的比例调和而成的绿色能源,其不仅能降低石化燃料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还能推进“地沟油”的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被各地关注。北京与河北相关生产企业2017年签订了将北京“地沟油”运往河北,河北又把优质生物柴油返销北京的意向性协议,实现了食品安全与大气治理的“双赢”。成都每年产生“地沟油”逾10万吨,当地“地沟油”处置企业表示,想真正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在加强源头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还要找到消纳“地沟油”的市场“出口”。

    就在去年10月,B5生物柴油正式走进了中石化在上海市奉贤区、浦东新区的两个加油站中开始试点销售。截至2018年5月上旬,“地沟油”制B5生物柴油已在上海的33座加油站布点销售,总销量已超过2300万升。

    据了解,上海目前每年产生的餐厨废弃油脂达到3万吨以上,按照制备比例,若未来200座加油站能售出近60万吨的B5生物柴油,则上海全年产生的“地沟油”将被完全消纳。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董事长左兴凯说,“让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就真正打通了‘地沟油’回收、处置、运用、销售产业链条的‘最后一公里’。”

    生物柴油仍有“三道坎”

    原料、技术、成本一度成为阻碍生物柴油走向成品油销售终端的“三大关”。通过政策保障、技术研发、行业补贴与税收优惠,加上中石化终端销售“窗口”的打开,“过三关”的生物柴油似乎看到了行业多年“凛冬”之后的“春光”。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体量的生物柴油想在终端市场推广应用开来还需要跨越另外“三道坎”。

    一是柴油车的受众市场相对狭窄。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在全国范围来看,柴油车只占到汽车保有量的9.4%。“作为普通车主,就算了解到生物柴油的好处也有心无力,因为我和同事朋友们的车几乎没有用柴油的。”上海私家车主杨先生说。

    二是市场对生物柴油仍存怀疑态度。尽管上海公交车逾千万公里的运行显示,长期使用B5生物柴油并不会对汽车发动机的活塞顶部、气门、喷油器等关键零部件形成积碳,也未出现油路相关的故障,甚至尾气排放还显现出明显改善。但仍有不少柴油车司机会对加油站员工表示“害怕地沟油做的生物柴油会粘住发动机”。

    三是仍需补贴的生物柴油在未来能否实现“独立”。当前生物柴油在我国尚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为了让消费者愿意尝试使用B5生物柴油,上海市拿出补贴政策,B5生物柴油的升价比普通0号柴油便宜了3毛钱。但仅靠补贴支撑的能源发展难以长久,生物柴油面对终将“退坡”的补贴与平价的未来,能否继续被市场认可仍是一个问题。

    多元化应用或成解忧“秘方”

    “加注这种油品,重金属以及细颗粒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降低了10%以上,氮氧化物净化效率达80%以上。车辆动力感觉不差,黑烟冒得少。每升还便宜3毛钱。”在泵岛上,中石化上海石油闵贤分公司闵颛加油站站长马文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司机推介,希望大家能认可B5车用柴油。

    员工“面对面”的口头推广、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告知、诸多传统新闻媒体的扩大影响……生物柴油品质与环保俱备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但让每个消费者转变对生物柴油的怀疑态度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

    业内人士表示,打通“地沟油”回收、处置、运用、销售的产业链条还只是第一步,当B5生物柴油的成品油销售终端铺开以后,更需要转变态度参与应用的其实是企事业单位,“大多数柴油车的持有者都是公司企业或单位,若能从这个层面上进行生物柴油的推广应用,市场忧虑就会大幅减少。”

    “其实生物柴油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车用,例如锅炉、船用、发电厂等都是可以运用到生物柴油的地方。”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广海说,他们作为“地沟油”处置企业也在积极与同济大学及相关部门一起,研制适合船用及锅炉使用的生物柴油,进一步拓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的应用空间。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