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的标杆,这也意味着新能源客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最近,一支由30辆全新的纯电动公交车组成的车队,在风雨中历经1100多公里、历时4天、穿越江苏、山东、辽宁三省,平安抵达终点,创下了中国自主品牌纯电动公交车无故障千里长跑的新纪录。
尽管不止千里,也非“单骑”,但这种开创性的勇气和魄力却与“千里走单骑”神似。要知道,当前,虽然城市里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但是当跨度放大到城际、省际的长途线路,其难度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基本见不到新能源汽车长途跋涉的踪影,特别是纯电动公交车,长途路程大多采用拖车运送。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壮举。而壮举的背后,折射的恰恰是新能源客车发展日趋成熟,以及公路客运的电动化或将加速到来。
产品成熟度提升,“里程焦虑”将成为历史
“里程焦虑”,曾经是摆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客车发展面前的一大“拦路虎”。原因很简单,如果充一次电跑不了太远,或者能跑远完全是靠多装电池,这样的新能源客车显然是不能充分满足市场运营的真正需要的。而营运客车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对出勤率、可靠性、稳定性等的要求非常高甚至近乎苛刻,可谓新能源客车真正市场化推广应用的一块“试金石”。
而要打败“拦路虎”,必须在技术和产品上狠下真功夫。可喜的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客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此次从苏州出发穿越苏、鲁、辽三省,最终抵达大连的30辆海格罗卡E10(KLQ6109GA)纯电动公交车,充分证明纯电动客车无论是在安全性、稳定性,还是在可靠性以及续驶里程方面,都取得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在1100多公里的总行程中,在4天平均每天200多公里不间断的运行中,刚下线的这批海格纯电动公交车无疑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满意答卷。正如行程的“领队”、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公汽”)技术部部长刘勇所言:“1100多公里长途公路行程,行驶加充电,连续工作近48小时,对于纯电动公交车确实是个考验。”这也是国内纯电动公交车的“头一遭”,而海格客车经受住了这种严峻考验。
特别是在途中遇到大雨,海格纯电动客车也毫不畏惧,轻松“过关”。“海格客车以安全著称,集成了多项安全装备和技术,纯电动公交车的淋雨及涉水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再加上完善的服务保障方案,肯定能完成此次任务!”刘勇如是说。
可以说,刚驶出工厂的这批海格纯电动公交车,第一次就跑这么远的距离进行“长途拉练”,既考验了车辆的续驶里程、连续工作的可靠性,也用实际行动探索了纯电动客车长途运营的可行性。
充电设施日益完善,长途客运电动化将提速
众所周知,新能源客车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有优秀的产品作支撑,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运营端乃至全产业链的成熟度也同样重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已达213903个。2017年度,全国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约6054个,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约为3.8:1。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千里之行主要经过的江苏和山东省,均在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前十位的省份之列,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而在海格纯电动公交车队的“千里走单骑”中,设置了沿途4个经停充电点,并制定了详细的保障和应急方案。同时,海格G-BOS智慧运营系统监控中心全程监控车辆行进过程及充电状态,智慧护航千里行程。可以说,正是因为充电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才让此次“千里拉练”取得圆满成功。正如刘勇所说,这几年充电设施建设确实效果显著,数量、布局上日益完善,为纯电动客车长途运营提供了硬件支持。中山公汽一路上经停了4个充电场站,不论是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充电桩,还是公交客运公司自用充电桩,充电枪都已采用国标,能很好地对接车辆充电。
运营经验日渐丰富 纯电普及市场基础扎实
不仅如此,以中山公汽为代表的运营企业对新能源客车认识的加深,以及运营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也为新能源客车推广应用提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了解,从2010年起,中山公汽便开始了车辆的转型升级之路。目前,其旗下的公交车已经基本都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型,正考虑在旅游客运、通勤团体引进新能源车型。而此次“千里拉练”的挑战成功,更加坚定了中山公汽的信心和决心。
早在两年前,业内知名专家就曾经指出,随着公交电动化的加速落地和市场饱和,以及纯电动客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加上充电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运营企业经验的积累更加丰富和成熟,公交电动化之后,公路客车电动化必将成为大势所趋,也将是新能源客车发展的下一片“蓝海”。
而“千里拉练”充分证明,随着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运营端的全面成熟,质量过硬的纯电动客车完全可以进行长途运营。新能源客车将开启公路长途运营的新时代。
未来,“千里走单骑”将不再,取而代之的将是“万里群车纯电畅行”!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