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联完成D轮融资,预计估值超过70亿元。
晋级独角兽,医联仅用了4年。4年里,医联业务布局逐步渗透到政府机构、医疗机构、药械厂商、保险公司等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未来还将加速实现打通、融合、赋能的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对政策和市场的敏锐感知,踩准点,提前布局,不断扩充资源和提升技术能力,深耕行业并不断夯实业务,是医联得以快速成长的几大核心因素。但即便已经迈入独角兽俱乐部,但对于商业模式已初露端倪的医联来说,市场价值仍被低估。
赶上移动医疗风口,起步医生社交平台
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如火如荼。
大洋彼岸的王仕锐也没有闲着,他在思考如何将ResearchGate等相对成熟的医生社交平台在中国落地。
2014年夏天,王仕锐回国,在飞机上完成了一份有关医生社交平台的商业计划书,随后就吸引了联创策源和PreAngel 350万元天使投资,医联诞生,王仕锐也如愿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当时,丁香园做的是医生论坛,更像是医疗界的门户网站。而医联不同,要打造的是一个为医生提供病例分享、学术交流的社交平台,强调的是社交属性。
为了获得医生资源,王仕锐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扫楼。他跑遍了自己曾经就读的华西医学院系统里的所有医院、宿舍,两个月就获得了2000个医生种子用户,拿到了红杉中国的A轮融资。
有了资金,医联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扩张。创业1年后,医联就拥有了近10万实名注册医生,如今已达到50万。
医联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一年时间就吸引红杉、腾讯、云锋基金等知名资本纷纷注资,迅速完成了从天使到B轮的三轮融资。
王仕锐本人也先后入选福布斯亚洲版“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财富“2016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这个斯斯文文、戴着眼镜、一副书生模样的80后青年,有着年轻人锐意进取的劲头,也有着医生职业的缜密与理性。
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翟佳认为:“此人拥有一种作为CEO最难得的特质,叫做市场感觉敏锐。”创业四年来,在政策变动、行业起落间,王仕锐用数次成功的业务转型持续证实了这一点。
紧跟分级诊疗政策,衍生出转诊服务
拥有了庞大的医生资源之后,医联开始深挖医生群体的真实需求。“医生多了以后,我们发现99%的医生,更需要获得阳光收入。”王仕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此时,国家倡导分级诊疗与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给互联网医疗拓宽了发展空间,医联很早就嗅到了其中的机遇,并率先尝试出转诊服务,帮助医生获得“阳光收入”。
2016年上半年,医联推出“百医计划”:在100个地区,招募100个医生,每个医生1个月内有100个患者接转诊的选择机会。
与此同时,医联开始建立线下经纪人团队,服务签约医生。医生由经纪人帮忙承接手术,对接相关医疗机构。
目前,医联签约医生2万名,全职经纪人300多人,兼职经纪人3000多人。
借助此次成功转型,医联平安度过了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行业“寒冬”,而数以千家的互联网医疗项目在那个冬天销声匿迹了。
探索HMO模式,搭建医药险利益共同体
王仕锐并没有放松,他正在筹谋挑战新高度——HMO。
健康维护组织(HMO)是管理式医疗的一种形式,最大优势是医疗和保险合二为一、以及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
凯撒医疗作为HMO鼻祖,其商业模式是保险、医疗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与按人头付费的制度。在保险公司、医院、医生集团三位一体的封闭体系内,实现了高效运营,并通过预付费制度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成本控制的动机。
在我国现有的医疗体系里,医疗机构、药企、保险、患者并未形成利益共同体。患者少生病,医生就没钱赚,医患关系紧张。而有些药企更是通过回扣方式与医生、医院交易。
解决之道是让消费者购买保险,保险机构来采买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从保费结余里获得收入。如果消费者不生病、少生病,节约了医疗费用,保费结余就越高,医疗机构的收益也就越高。由此,患者、医疗机构、保险机构之间才能形成共赢。
当然,HMO的打造必须整合医疗机构、药械厂商与保险公司各方资源。对于年轻的医联来说,挑战巨大。
在跟药企的合作上,医联的定位是为药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只是营销,不对药厂承诺销售额。服务内容涵盖CRO临床药品研发、市场数据分析、学术内容推广、研发反馈、病例回访、患者管理等多方面。
医联目前已经和国内外数十家药械厂商,如吉利德、辉瑞、雅培等,展开合作。尤其是拿下吉利德在中国的首席战略合作伙伴权益,可谓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举动。
吉利德在肝病领域,尤其是丙肝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其全口服抗丙肝药丙通沙对丙肝的总体治愈率高达99%。
王仕锐希望借此机会在肝病领域建立HMO模型,但数据的掣肘越来越明显。没有肝病患者数据,保险公司根本无法做控费体系。
就在这个关口,王仕锐再一次敏锐地抓住了机会。
2016年,国务院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此后由中国电子、中移动、中科院分别牵头,成立了三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集团。
当时,中电数据正在寻找战略合作方,机缘巧合之下与王仕锐结识。起先,中电数据并未青睐医联,但王仕锐对行业深刻的见地、对未来合作模式清晰的思考,最终征服了对方。意外之喜是,中电带来的不只是数据,还有旗下刚成立的中电健康基金,成为了医联C轮投资方。
基于医疗大数据,医联与商业保险合作伙伴在新险种研发、核保与控费、医疗服务采购等方向的合作空间被进一步扩大。目前,医联连接20余家保险公司,与众多三甲医院在医责险、手术意外险等方面建立了合作。
以线下医院为实体,试水智慧互联网医院
然而,在这个深受政策影响的产业里,政策的导向决定着行业未来,也影响着企业沉浮。
2017年夏,原国家卫计委相继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的核心意思是要撤销此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一时间人心惶惶。
直到2018年4月,产业政策明朗起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实体医院,患者的首诊必须在线下,复诊随诊可以转到线上。因此,对线下医疗机构资源的把控,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成败的一大关键。
所幸,医联早有布局。
2017年9月,由医联与腾讯、基汇资本、红杉资本合作的“企鹅医院”在北京、成都、深圳三地落成。
2018年5月,医联与华西口腔医院达成战略合作。
2018年7月2日,医联与日照华方中医分院联合打造的“医联华方”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包括张大宁教授为代表的四位国医大师,以及约600位医生入驻进行多点执业。
此外,医联还携手叮当快药打通了就诊服务最后一公里,快速布局药品流通领域。患者在线下首诊之后,互联网医院通过远程复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到家,实现了“医+诊+药”服务闭环。
由此,医联开始迈进打造智慧互联网医院系统的新阶段:借助医疗大数据、AI辅助诊疗、配送服务等技术能力,以实名医生平台为核心,连接药械厂商、商业保险等合作伙伴,全面整合医疗产业供给端,为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标准化、定制化的医疗解决方案,从而降低医院的业务负载,提高医院的服务半径和诊疗效率。
伴随着政策与市场的风向,医联在一次次业务转型中,一步步地接近医疗领域的核心资源,从医生社交平台,到医疗机构、药械厂商、保险公司、配送企业等各方资源的全面整合,渐渐找到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最佳位置——为医院赋能。
如今,完成D轮融资的医联可谓“弹药充足”。据悉,医联下一步会继续深耕行业,夯实各条业务线,暂未透露上市计划。
(新媒体责编:人员管理)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