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聚焦金融安全,苏宁黑科技打造支付安全“3级甲”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日常消费的交易手段也开始不断革新。进入21世纪,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出现极大的改变,数字化的时代,人们在享受消费便捷化的同时,也深深地被网络金融安全问题所困扰。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衍生出新时代下的网络金融诈骗,一度让人们谈及网络金融色变。金融安全问题,成为当下金融健康发展最大的痛点。

    聚焦金融安全,苏宁黑科技打造支付安全“3级甲”

    打造金融黑科技 苏宁让消费更安全智能

    作为国内零售企业巨头之一,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无疑是苏宁布局智慧零售的重中之重。正是源于对消费者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苏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了一系列金融产品,既让消费变得更便捷、更智能,也有效地将风控系统量化,使消费更安全。

    刷脸支付,在当下还是一个时兴名词时,苏宁已经将其发展到识别准确率99.82%的领先阶段。在苏宁的金融消费中,立足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上,组合应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数字证书等安全技术,100秒开户、60秒实名认证,认证效率行业领先。

    聚焦金融安全,苏宁黑科技打造支付安全“3级甲”

    以任性贷为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苏宁可以提前过滤互联网恶意用户、社会失信用户、金融失信用户,从风险预测、量化营销、用户洞察、大数据征信对用户继续进行筛选形成白名单。在反欺诈方面,任性贷在账户登录、激活、交易、信息修改等方面实现全流程环节监控,对每次账户行为进行后台安全扫描,实时计算,识别恶意行为及高风险账户和订单。

    聚焦金融安全,苏宁黑科技打造支付安全“3级甲”

    深耕科技造就苏宁科研硬实力

    能够引领消费支付方式进行更智能更安全的升级离不开苏宁多年来对技术的深耕。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苏宁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让张近东认识到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才能实现技术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

    2017年,苏宁金融研究院成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为了让消费者有一个安全的金融环境,苏宁先后自主研发了专门用于风险的监测、分析和处置的智能风控大脑“CSI系统”、区块链技术黑名单共享平台、企业知识图谱平台和“幻识”反欺诈情报图谱系统、“云眸”互联网核身服务、任性贷反欺诈模型等,基于诸多黑科技项目,苏宁金融的风控水平不断提升,普惠范围进一步拓展。

    现在,苏宁金融已经囊括数据风控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区块链实验室、金融AI实验室和金融云实验室,联合苏宁美国硅谷研究院深耕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国内集金融科技研究、开发、应用的一大阵地。

    其中,企业知识图谱当前已汇集80万家企业数据,实时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幻识”反欺诈情报图谱数据规模达10亿级,已应用于黄牛识别和养号、骗取拉新补助识别等方面,6月初,“极目”账户异常预警系统上线,可以用于支付反欺诈场景以及信用反欺诈场景的全维度评估和监测,成为苏宁金融又一大反欺诈利器,已累计评估风险用户及行为超过10亿次,帮助商家抵御风险、减少损失超过1亿元。

    聚焦金融安全,苏宁黑科技打造支付安全“3级甲”

    在区块链上,苏宁金融建成了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金融机构可通过独立部署节点接入联盟链,开展区块链黑名单数据上传和查询等业务,实现欺诈风险的联防联控。目前,该系统已经具备百万级各类黑名单数据。

    当下,在消费者优先的极致服务意识下,苏宁金融正在加速抢占人工智能风口,让个性、安全、高效且智能、智慧的金融体验和服务成为现实,用行动推进金融安全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消费体验。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