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一句话=60亿元?泛海卢志强只因这句最朴实的话默默捐了60亿

    2018年7月3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8中国慈善榜”,泛海控股卢志强董事长以7.3亿元的现金捐赠总额位列慈善榜第7位。

    在中国商界,卢志强以长久持续专注教育公益而著称,其在公益慈善领域可谓声名赫赫。教育扶贫则是卢志强带领泛海在扶贫领域贯彻践行的重点之一。

    卢志强以及其领导下的泛海集团在教育公益事业的投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重点帮助和支持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通过教育彻底拔除“贫困根”,用知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二是对重点城市大学生的创业进行专项扶持,构建创业互助共生模式,形成从“泛海扬帆”到“泛海远航”,再到“泛海之星”的一个层次分明、立体多维、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集合,构建创业发展生态系统;三是对重点大学进行定向捐赠,用于支持大学学科发展,为优秀大学生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而今,从复旦大学校史最大校友单笔捐赠7亿元,到惠及数十万寒门学子的“泛海助学行动”,再到“同心光彩助学行动”,“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无不显示卢志强在教育公益上的大手笔。

    2015年底,复旦大学获得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校友单笔捐赠——泛海集团及卢志强校友向学校整体捐赠7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学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学生海外交流奖学金、助学金、师资队伍高端人才引进和教学科研用房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复旦大学教育事业发展。2017年11月,泛海集团向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双方签署协议将资金用于支持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大楼(泛海楼)和中南大学湘雅—泛海健康管理研究院建设。

    而在每年各捐赠5000万元,每地每年资助1万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的“泛海助学行动”方面,自2016年启动以来,经过2017年的扩容,目前“泛海助学行动”的范围已经扩大至过年10省(区、市),捐赠金额也由15亿元增加至23亿元。截至2017年7月,该项目已累计捐资7.7768亿。

    对于“泛海助学行动”,中央统战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央统战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泛海助学行动”立足教育扶贫这一打基础、谋长远的事业,站位高;围绕“五个一批”中的“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新生,聚焦精准;实现了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金融机构的四方联动,运作规范透明,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是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典范。

    此外,泛海集团还捐资近3000万元在山东32所高校开展“同心光彩助学行动”;捐资1.5亿元开展“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这一系列聚焦教育公益的行动,受益者众,参与者广,影响面宽,带动性强,成效愈加显著,不仅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形成了“成龙配套、帮教助学、系统公益、精准扶贫、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为特色的泛海公益项目品牌。

    除了上述各项教育专项公益项目外,卢志强董事长领导下的中国泛海、泛海公益基金会还广泛地支持各项教育事业。截至2017年底,泛海集团累计已向社会捐款近60亿元人民币,累计资助公益慈善项目300多个。

    前不久,2018年度泛海助学行动又共计资助93000余名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大学新生。2018年是泛海助学行动顺利实施的第三年,根据泛海集团同十省(区、市)一县签订的捐赠协议,泛海公益基金会按照各地上报数据进度和渤海银行审查开卡情况,至9月30日已将2018年度助学款4.64995亿元分批拨付至十省(区、市)一县,共惠及93000余名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大学新生。为确保每一名贫困大学生尽快收到5000元助学款,泛海集团认真履行承诺,积极践行脱贫攻坚责任,在各地统战、教育、扶贫等部门以及渤海银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资助资金的拨付工作。

    卢志强认为,其多年来在教育公益上的投入与自己的“感恩”之心息息相关。“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民营企业需要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卢志强说,“泛海常怀感恩之心,勇担社会责任。感恩是一种情怀,一种尊敬,也是一种美德。”

    这句话虽很朴实,但卢志强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

    卢志强表示,他将继续怀揣“义利兼容、致富思源”的企业家情怀,在身体力行公益事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力。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