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进入7月以来,我国汽车业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销量下滑,从乘联会获取截止到10月26日的数据显示10月销量下滑无疑。野村证券此前分析,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出现自1990年代以来的首次年度销量下滑,预计全年将下降1.6%,四季度销量将下滑7.5%。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低增长恐怕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常态。
中国汽车销量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政府还会如过去一样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挽救车市吗?此前有国外媒体报道,发改委正在提议,将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由当下的10%减免至5%,以此来鼓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刺激国内新车市场的销量。不过,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与过去一遇到车市危机,行业人士都喊着要政府救市不同。不少车企高管、行业专家学者表态很理性,甚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开否认向政府提出汽车购置税减半措施。
“2016年因为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乘用车销量迎来了14.9%的超常增长,中国汽车销量每年增长5%左右属于正常情况。”北汽股份公司副总裁、北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周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普华永道思特略全球合伙人彭波和汽车城创新港营销总监金轶峰均认为,今年车市不好是因为老百姓没钱没信心,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作用有限。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则表示,购置税减半对车市有促销作用,但不会改变车市今后衰退的现实。
购置税减半政策不出台,对于明年车市的判断?吴周涛认为,要看明年经济整体情况,但总体销量应该不会比今年差,中国消费需求在那摆着。彭波认同吴周涛的看法:“只要经济基本面变化不大,估计车市跌2-5%比较正常”。
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车市
每当中国汽车市场低迷的时候,我国政府就拿起“购置税”这个杠杆翘起“萎靡”的车市。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十年新低,由此在2009年开启第一次购置税减半政策。
2010年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购置税提升至7.5%。2015年国家再度提出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购置税刺激立竿见影,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增幅明显,2015年汽车市场全年累计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2016年销量保持14.9%的增速达到2437.7万辆。
随着2017年购置税调整为7.5%,去年乘用车微增长1.4%;2018年购置税恢复到10%,我国汽车市场逐月销量下滑,中汽协公开表示,今年全年销量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政府会再次拿起购置税减半的手段吗?吴周涛认为,购置税减半确实能一段时间内刺激车市,但是也会一定程度透支市场的消费能力!
吴周涛也认同彭波提到的“老百姓没信心”的观点:“恢复消费信心,要通过丰富的调控手段使企业和个人增加收入、减轻负担,那消费者就有了消费信心和资本消费。”
对于不支持出台购置税减半政策。彭波表示,过去的寅吃卯粮已经造成中国车市起伏过大,“还造成车企对车市误判,产供销不顺”,由此,造成当前整车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激化、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等等问题。
汽车品牌淘汰赛开始
“(车市销量下滑)某种程度上是好事,比如粗制滥造的品牌没有市场了,领先者市场份额更高了。资源向好好造车的领先企业集聚,本身对产业来说,长远看是件好事。”彭波对记者表示。
吴周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品牌淘汰赛已经开始,质量与技术是品牌持续发展的两大法宝。以北汽自主为例,今年以来一直在调结构,销量数据环比持续增长,靠得是找准了品牌定位与技术方向,产品和服务能够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吴周涛介绍,北汽自主有四大优势:自主研发的AI技术和设计语言,德奔与SAAB技术的背书,“绅宝智行是北汽产品进入“2.0 AI时代”的产品,AI技术在业界属于领先水平,北汽德奔技术中心对北汽自主的技术反哺,以及SAAB技术的精华也融入到了现有绅宝产品。”
吴周涛告诉记者,汽车行业最能反映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过去几年里汽车业时好时坏,明年车市要看过完年就业的情况,比如三四线人口是不是进一步流入一二线城市就业,因为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财富都是由出外务工人员获得,如果就业趋势良好,那么明年汽车行业至少不会比今年差。
公安部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42亿人。这意味着,中国还有1.25亿人拥有驾照而名下无车。从驾驶人驾龄看,驾龄不满一年(新领证)的驾驶人3054万人,占驾驶人总数的7.94%。
“中国人消费是很难用单一的理性来概述的,很多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买车的重要动机之一是凸显生活品质,而不仅仅是把汽车作为必需品。”吴周涛告诉记者,一旦消费信心恢复,车市不会太差。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