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屡创“世界奇迹” 筑建“跨海巨龙” ——中交四航局用工匠精神雕琢“世纪工程”

    在蔚蓝深邃的伶仃洋上,一副雄伟壮阔的港珠澳大桥“水墨长卷”已经铺就。作为中国一项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8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和突破,每一个突破背后都是一群人的艰辛付出。

    秉持67年来的传承,中交四航局在施工工艺、产品质量、科技进步等方面屡获殊荣,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上,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更是获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功勋团队”光荣称号,二公司总经理梁杰忠等11人被授予“七年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四航局团队参与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建设的七年中,创造了诸多工程奇迹:仅用14个月就在一座荒岛建成56万平米、规模世界第一的沉管预制工厂;2012年至2016年,采用世界第二例、亚洲首例工厂法,高效优质完成了17个沉管管节预制、一次舾装任务,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佳绩;在2017收官之年,参与了关乎工程成败的最终接头施工……此外,由四航局一公司参与承建的澳门口岸,创造了仅用内地同等规模工程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具备与珠海、香港口岸同步通关条件的奇迹。

    在港珠澳大桥中,四航局这只“铁军”屡创奇迹,在推动国家进步,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示了央企的实力与担当。

     

    伶仃洋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水域之一,日均船舶流量达4000艘次,每天有近500艘次高速客船穿梭于珠江两岸……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藏身”于此处水下40余米,繁忙的航运却丝毫不受影响。沉管隧道“体格”庞大,长达6.7公里(含敞开段,约为17圈标准跑道),宽37.95米,高11.4米,却能在深海中安然静卧,与海洋环境和谐相融。

    如此大体积、高精度的沉管隧道要如何制造?应该使用什么材料才能满足120年的寿命要求?这些都是工程师面临的重要难题。

    四航研究院在近30年湛江港暴露试验站数据累积的基础上,联合清华大学组成研究团队从8700余组耐久性基础数据中找规律、做统计,编制《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保障了大桥120年使用寿命,实现我国跨海桥梁工程建设的耐久性技术的重大突破。

    四航研究院早在“超级工厂”——沉管预制厂投产前便设立了“沉管预制厂试验室”,以承担寻找最优混凝土配合比的使命。沉管预制厂试验室主任张宝兰带领30余人的试验团队,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了海量的试验,用坏了4个搅拌机,才研制出基础配方。

    随后,他们进行了6次现场小尺寸模型试验和2次足尺模型验证,经过累计上百次的调整、优化后,最终配制出满足沉管施工工艺性能要求,并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的沉管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极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抗裂战”仍不可松懈。为此,岛隧工程项目部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温控措施,终于让混凝土实现了从原料到生产、输送全过程、全方位的温度控制。截至最后一节沉管预制完成,经检查验收,已完成浇筑的所有沉管节段至今没有出现一条裂缝。

     

    2010年12月16日,珠海桂山牛头岛上“轰隆”一声爆破响,从此,这座外海孤岛不再沉寂。14个月后,四航建设者如期完成了沉管预制厂和深浅坞建设,一座占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拔地而起。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由33个沉管组成。3127立方米混凝土、47个小时持续作业、120多名建设者,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对于投身岛隧工程首个沉管节段浇筑任务的四航人来说,有一份难以言状的艰辛和荣光。从2012年至今,四航建设者打造出了17条近八万吨重的超级沉管,创造了百万方混凝土无裂缝、在40多米水压下“滴水不漏”的奇迹。

    钢端壳的安装精度关系到沉管在深海里的密封止水效果,是沉管海底衔接的关键。一个钢端壳设置了96个监测点,每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持平,需要连续三天不间断地测量才能完成。测量主管季拥军说:“这个工作没有捷径,一次不行,那我们重来,直到调整到最佳的效果。”

    管节浇筑是最大的考验,一切参数将在浇筑后成型。浇筑前,项目青年技术骨干认真核实近300个关节支撑、100多个楔形千斤顶的状况。混凝土浇筑需在30多个小时内一次性完成,每次浇筑都是建设者们一次不眠不休的战斗。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态度,凝聚出四航建设者的工匠品牌。

     

    2017年12月18日,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举行亮灯仪式,此时的旅检大楼已经建成。澳门口岸不仅是港珠澳大桥三地建筑面积最大的口岸,而且开工最晚,但是该工程创造了仅用内地同等规模工程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具备与珠海、香港口岸同步通关条件的奇迹。

    这个“一年建筑奇迹”是怎样发生的?“项目最少需要36个月工期,而我们施工高峰期却只有5个月。”四航局一公司总经理助理、项目经理徐洪华深知挑战巨大。事实上,除了工期极端紧张,四航建设者还遭遇着场地极端缺乏、相邻单位界面碰撞多、交叉作业安全风险高、设计变更多、材料采购量大、施工资料繁琐等困难。

    如何在越发紧张的时间里,后发先至,实现“弯道超车”?项目部把目光聚焦在了BIM管理系统——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和三维建筑模型模拟现场交界面施工,解决各标段之间驳接、专业之间碰撞问题,这里也是珠海少数运用BIM管理技术的项目之一。

    场地极端缺乏也是四航局一公司面临的一大考验。据了解,由于之前的施工方已经在场地里挖了三个大坑,拥堵了施工便道,这导致近60万方土无法外运,四航局进场施工没有营地。怎么办?项目副经理刘胜权打起了西侧境内停车库基坑边坡和拟建便道场地的主意,“我们先行进入边坡线上接桩、砌筑砖胎模,条件成熟时,开始基础施工,这样能成功进入边坡线施工,争取到1/4的工作面。”

    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2017年6月27日,境内落客平台主体结构还是比原计划定的“8月22日”提前了56天实现封顶。10月28日,轻轨站地下管线及主体结构提前3天完成,顺利封顶;53栋单体楼拔地而起,四航人“零破损”完成77439平方米幕墙安装;四天抢出7500平方米贵宾区广场,麻石单日最高铺筑2357平方米,刷新澳门纪录,也创造了中交速度。

    60多年来,四航局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实干精神,紧跟国家公路交通发展的脚步,在时代变迁中捕捉各种机遇,实现了从一支施工队到特大型企业的不断进化,在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中篆刻下“四航精神”的印记。

    撰文:廖银洁

    插图/;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