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掌众集团剥离P2P 转型发力TO B 业务

    网贷行业又被掌众集团P2P业务全面清退刷了一波屏。

    日前,掌众财富发布公告清退公告,为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经慎重考虑,自10月10日期起将停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未来将继续围绕助贷平台这一核心角色继续为银行、信托、小贷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小额稳健 债权100%提前兑付

    值得关注的是,掌众财富此次清退方案,出借人已出借债权于2019年10月10日已全部提前清偿,并提示平台用户及时查询回款并尽快提现。

    掌众在业界一直以小额信贷、稳健运营闻名,因其创始团队背景及互联网科技氛围浓厚,素来被称为“有互联网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据掌众财富用户评价,掌众财富向来有“秒提现”服务,近期发标稀少很难抢到,对于清退的消息表示惋惜和理解,同时点赞为掌众财富维护出借人权益的全额清退方案。

    对此,掌众方面表示,P2P属于集团很小一部分业务,此次P2P业务清退,实属公司出于符合监管“三降”要求及自身发展战略考虑,自平台成立之日,合规运营、维护出借人权益都是平台运营的根本理念,主动退出仍将遵循 “维护出借人权益”这一根本原则。

    回眸掌众 金融科技时代的缩影

    “借钱给10年前的自己”,是掌众财富的初心和愿景,而承载这一切的是掌众集团对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坚守。回顾掌众创立及发展历史,不难从掌众身上感受到金融科技行业的缩影,因科技创新服务金融而兴起,在行业的时代背景下,溯本追源,依靠自身优势寻求发展轨道转型。

    一直以来,掌众都非常注重打造核心科技实力,一走进掌众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互联网风。面对很多机构深受困扰的风控难、征信体系不完备等痛点,如何运用数据对用户进行有效评估,如何高效完成跨领域合作,是掌众一直摸索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掌众一直强调科技以人为本,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力离不开高精尖的科技人才的勤力研发。掌众十分注重技术人才挖掘及培养,打造硬核技术研发优势。搭建了超过千人的研发团队,其中技术工程师和大数据风控模型专家等技术人才占比70%。

    掌众转身 彰显技术底蕴

    对于剥离P2P业务后的掌众何去何从?清退公告也给出了答案:掌众集团以助贷平台这一核心角色持续为普惠金融市场输出技术和业务的能力,将继续为银行、信托、小贷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事实上,早在2017年,掌众就早已开始了发力B端的转型,而给它这种底气的就是深厚的技术底蕴。

    掌众将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应用到风险模型、用户洞察、量化运营等领域,打造基于“数据+模型+平台”的一站式服务闭环服务。同时,其独创的“如来”智能风控系统,在传统业务模式基础之上,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覆盖,将互联网金融的风控能力提升到全新高度。据悉, 如来风控体系结合了贷前反欺诈、贷前信用、贷中行为、贷后催收等多维度海量模型,全面把控贷前、贷中、贷后的风控,建立“天眼”反欺诈系统,智能拦截风险交易;“主脑”授信系统,以用户洞察模型给用户做信用画像;“听风”智能催收系统等。目前,已累积了超1400T数据存储,近500个风控模型,并通过不断的数据完善、更新迭代,有效的评估用户信用水平,对于有效的反欺诈,提升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全方位降低用户资金安全风险。

    早在2018年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掌众集团重磅发布了面向B端客户的SaaS平台——掌众云。其依托大数据风控以及云计算能力在业内首创提出基于大数据风控的金融云平台,有效协同客户、技术、数据、产品方,降低全行业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目前,合作机构已超过30家,其中不乏中关村银行、爱奇艺、百度等知名机构,金融合作案例超过100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掌众表示,金融科技的道路还很长,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不会变,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清晰准确的定位,不断完善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打造精准业务服务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华丽转型。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