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科技改变金融体系,亚元ACU领先全球的无现金化通证之路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中国已经率先进入了无现金化社会,这是人类金融历史以来革命性的迭代进步,更是通证经济在未来智能时代、数字化时代中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

    众所周知,人类的货币发展历史就是通证的进化史。通证,即流通证明,是比货币更加宽泛的多元化价值证明。通证不仅包含货币,还包含了流通中的价值证明,如:股权、期权、房产、知识产权等具备一定价值的资产证明。在古代,人们的房产地契、当票、钱庄银票,都可以作为通证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智能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证正在进化出另一种形式。

    我们知道,无论是纸币、银票、房产证还是一系列的资产证明文件,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载体,这些载体通常以是磁卡、纸张等形式存在,根本目的是防伪和保障资产安全。而在数字化时代中,这些完全可以被加密后的代码所替代,尤其是中国的无现金社会构建过程中,通证经济具有技术上的先天优势。

    由此可见,通证是一个多价值尺度的经济体系,可以在具有价值的广泛领域实施,从而对社会中多价值多单位的价值尺度做出最公正的管理。举个例子,我国在没有实行驾照积分制度之前对酒驾、醉驾、闯红灯等车辆违章违法行为以处罚为最终手段。这时,具有一定财富优势的车主对处罚就不以为然,丝毫没有约束作用,造成了遵守交规的都是老实的普通人,而有钱人却不屑一顾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单单从财产上进行处罚是公平对待,而实际上形成了不公平的局面。

    2000年,驾照积分制度开始实施,每个驾照都被分配了12分的初始积分,违章之后除了进行处罚之外还要扣分处理,积分扣光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再次获得驾驶资格。此时的驾照积分就成了行驶通证,通证的应用让积分产生价值,使得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机会,在相对环境中造就了一定程度的公平。

    而应用在货币中,通证经济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通证可以赋予代码具有货币的属性,这时候代码就成了货币,代码的加密程度决定了货币的防伪程度,代码的产生数量决定了货币的总量,代码的流通就是货币的流通。在这种流通过程中,货币不再需要押运、储存、甄别真假,节省了流通成本。同时,通证较之现金更加私密,交易也更加自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省却了第三方审核的过程。

    目前,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仍然不是最纯粹的通证交易,因为在这两个平台进行转账和提款都是以银行作为最终记账方,换言之,如果微信、支付宝进行转账而银行不进行记账不认可的话,那么交易仍然是无效的。真正的通证交易是区块链的点对点交易形态,以代码互相传输来完成交易,无需银行的认可,交易确认的方式是交易双方的认可,没有第三方参与。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外在表现技术之一,具有不可篡改、私密、无需第三方参与的特点,是完成通证经济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

    目前,全球各国仍然在经济通证化之路上蹒跚前行,国际中广泛认可的基于区块链技术当属亚元ACU。亚元倡议最早是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1997年提出,当时其目的是集合亚洲各国的力量推出区域统一货币——亚元,从而应对美元霸权和即将面世的欧元冲击。但是由于亚洲的复杂形势,亚元倡议被亚洲各国搁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成功主导了欧元体系的建立之后,再次在上海APEC会议期间提起亚元,他认为未来全球经济的重心必然属于亚洲,亚洲区域性统一货币亚元将是继欧元之后最具潜力的全球货币,这是世界经济学界在学术上对亚元的肯定。

    如今,亚元ACU已经通过欧盟商标认证,成为欧盟27国的保护对象,并在亚洲十几个国家中取得了初步进展,其所依仗的就是亚元通证化的先进理念。不同于人们认识中的TOKEN化经济,亚元的通证化是所有亚洲参与国的经济利益总和,针对整个亚洲的无现金社会发展进程做出的金融革新。如果从国家层面来看,亚元ACU将会使整个亚洲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贸易摩擦纷起的大环境中保持亚洲各国的增长势头;对于普通人来说,亚元ACU将从根本上对跨境交易、货币兑换、旅游、留学做出卓越贡献。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